中欧班列加速奔跑 铺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图景
11月25日,“发现最美铁路·穿越林海雪原”主题网宣活动正式启动。跟随“发现团”成员的脚步,来到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远处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编组为55辆的中欧班列正式启程,满载着机械配件、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商品,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驶往莫斯科。这不仅标志着中欧班列在数量上的巨大飞跃,更提升东北地区与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水平,架起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金色桥梁。

中欧班列的飞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强劲韧性与巨大潜力的生动注脚。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抓手的中欧班列,在全球化时代,以快速、可靠的陆路货物运输方式,成为促进中欧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的引擎。短短两年间,从零起步到突破2000列,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超过22万标箱的货物在此流转,服务企业超2000家,年均进出口货值逾2亿美元,班列开行量稳居东北首位。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加速奔跑铺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图景。
在形势变化中突破2000列,中欧班列“供链稳定”越来越牢固。今年前九个月,沈阳老工业基地生产的机械零部件、汽车配件、钢材等产品借由班列扬帆出海,同时海外优质商品也高效运抵。“沈阳制造”与“欧洲精品”在铁轨上频繁交汇,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蓬勃生命力。当前,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紧密衔接,进一步拓展了中欧班列运输服务网络,“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境外通道网络格局日益成熟,为保障产供链稳定、促进中欧经贸往来注入新动能。
在经济转型中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欧班列“引擎动力”越来越强劲。近年来,为了助力东北开拓国际市场,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2600个标箱堆存能力、年满足1500列作业需求,连接六大口岸、覆盖欧亚50余城,辐射国内核心经济区,承运商品超5000种……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的东北地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从中欧班列与东北优势互补,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在合作共赢中聚焦群众福祉,中欧班列“民生温度”越来越暖心。德国的汽车、波兰的苹果、荷兰的奶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越来越多的“外国货”端上百姓餐桌。与此同时,俄罗斯超市琳琅满目的中粮产品,欧洲追捧的高端新能源汽车让中国制造成为物美价廉的金品牌。中欧班列加速奔跑,提升我国产品整体竞争力,进而更深入、更有力地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面向未来,中欧班列将不断突破,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助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赋能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网 作者:金博学 杨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