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交媒体对高铁盒饭多一些理解和温度
最近,笔者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一篇笔记,标题简短朴素:“高铁上最好吃的盒饭。”点进去一看,配图是上铁集团供应的虾仁跑蛋套餐和一张透过高铁车窗的夕阳,并写道“虾仁跑蛋还挺有意思,出乎意料的还不错~”。

越来越丰富的高铁快餐。 李维莉 摄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开始依赖在社交平台找攻略、找教程、找答案。当前AI技术飞速成长,前沿技术的精确算法,使博主们的发帖更具话题感,大数据推送内容更准确,当满屏都是“避雷”“吐槽”“千万别买”时,这样一条实在的评论,竟让人心头一暖,不禁想问:从什么时候起,一句普普通通的“还不错”,反而成为了“稀罕货”。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早已成为大众表达情绪的重要出口。旅途中买到不爱吃的饭、景区人满为患超时排队、外卖午餐漏送错送……这些真实体验理应被倾听。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看到,当“吐槽”变成一种习惯,当发表负面情绪成为账号的流量密码,我们的网络空间是否正在悄悄失去平衡?
一边是大数据算法的推送,使得“差评”更容易获得共鸣;另一边是需要宣泄的情绪时,往往更偏向于放大负面感受。消费者对服务行业表达建议或提出意见,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除了可以推动服务行业品质提升也有助于推动服务行业发展。如夹带过多负面情绪,可能会让整件事情都显得糟糕透顶。
就拿高铁盒饭来说,价格偏高、口感不好可能是公众的普遍印象,也是高铁盒饭一直努力却难以撕去的标签。最近几年,高铁盒饭的竞争愈发激烈,地方特色美食被装进了餐盒、轻食减脂餐让“控卡”人士出门在外也能好好吃饭、儿童餐的营养配比做进了宝妈们的心里——高铁快餐的种类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改变;餐食的保存形式由常温超长时间保存到24小时冷链保鲜,再到地面新鲜现炒专业配送的热链快餐,甚至部分车站都开通了高铁“外卖”服务,这都给了旅客们更丰富的用餐选择。铁路部门的确做了很多改变,但也并不意味着尽善尽美,“如何提升高铁用餐体验感”这件事,一直在铁路部门的工作计划里。这篇笔记仅仅记录了一次不错的出行感受,也是对铁路部门作出改变的一种看见和认可。
“服务无止境”,服务行业需要监督,消费者也有权利表达不满提出意见,但并不代表随意宣泄情绪。在旅途中遇到的服务质量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拨打12306官方客服电话,通过正规渠道反馈,这样可以更直接推动铁路部门优化服务,获得想要的反馈和答复。网络空间不应该是储存情感废料的垃圾场,它是记录我们美好记忆的载体,不妨多带一些温和的理解和善意——一句对服务的理解、肯定也许比十条“差评”更能激励一线工作者。我们作为普通网民,每一次内容的发布,每一次点击的转发,或者随手一句评论,都在悄悄塑造这个公共空间的模样。
(来源:中国网 作者:孙明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