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再创新高,彰显经济发展韧性(图)
今年1至10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3.78亿吨,同比增长3%,创历史同期新高。作为经济“晴雨表”,铁路货运创新高,映射出产出的强劲,消费的强劲,为“流动的中国”增添了强大的动能。

保供稳链的“压舱石”。铁路货运的快速发展,首先表现在对能源和基础民生物资的稳定供给。随着经济回升,能源需求迅速扩大,铁路部门通过建立绿色通道、提升装车水平,提高装运效率,如电煤“三优先”、乌鲁木齐铁路万吨煤炭专列装车时间缩短到2小时内,重点物流物资快速直达。粮食、春耕农资等基础民生物资,做到“应装尽装”,确保了粮食安全、物价稳定,成为畅通大循环的重要环节。
产业升级的“助力器”。货运结构的调整,技术的更新,体现了铁路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变化。一是“散改集”的大规模实施,敞顶箱、冷链集装箱等装备的创新,损耗率大幅减少,如铁精矿全封闭式敞顶箱运输1.593%的损耗率降到不到0.3%。二是铁路物流向附加值更高的行业延伸,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专列的行驶量增加,医药冷链“定温达定时达”的服务模式形成,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新三样”,上线了78条“一单制”的多式联运线,95306推出78个多式联运线路,带动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开放合作“新桥梁”。扩大提质国际物流通道,为促进外贸发展释放新动力。中老铁路成为区域合作新高地,全程跨国过境货运7000多万吨,19个沿线国家3700多种商品。新冷链技术成功解决榴莲等鲜活农产品运输问题,低价格促使东南亚水果大量运销我国。此外,开行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满洲里口岸实现“铁路快通”3小时通关,铁路部联合海关打造“数字口岸”,以数字赋能跨境贸易往来,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产能的黄金线。
钢轨延伸之处,经济脉动之策。33.78亿吨运量新高,是铁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高质量发展成果。从能源安全到产业升级,从畅通国内循环到链动国际市场,钢铁驼队能够以运力“稳”、技术“新”、格局“广”,为中国经济巨轮不断劈波斩浪,未来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加快建设,这条“流动中国”的大动脉必将迸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