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中国”,咚咚作响的背后故事(图)
自岁首至十月,全国铁路载运旅客已达39.5亿人次,较去年增长了6.4%,十月一日更创下2313.2人的单日峰值,是前所未有的光景。这串沉甸甸的数目不只是纸上的墨痕,也是“流动中国”的脉搏,咚咚作响,为生计添了几分稳当,为世间添了几分活气。这些数字的背后,并非凭空而来,是铁路人心里揣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运力、产品、服务三样上下了很大苦功换来的。

运力是出行的根本,铁路部门添新车、挖旧能,把列车运行的方式时时调改,让千万人往来顺利通畅;守着公益的本心,那些“慢火车”与乡村振兴的列车,依旧在老少边穷之地穿行。像一条条坚韧的线串起山里山外的生计成了百姓口中的“幸福线”,干线之上,高铁像飞箭一样疾驰;深山之中,慢车似老牛一样稳稳当当,快慢之间,就是众生不同的需求,让“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梦想,为四方水土的发展,添了力气。
出行远不止是从这座城市到那座城市。千千万万的铁路人也悟透了这点,这就有了亲子游、红色游、康养游的特色列车,还有“歌迷专列”“研学专列”这样应人所需的定制班次。铁路不再是冷冰冰的代步工具,已发展为旅途里的一处风景。前十月里,旅游列车共计开行2049列,相较以往同期,提升约28.1%。这表明:“铁路+旅游”的路子走对了,既让人们的出行多了些不一样的滋味,又激活了不少消费的新去处,于公于私,都是益处。
最动人的就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暖意。“折上折”的票价、不同分级的积分奖励、能够多买几张的团体票等,让不同的人群感受到同样的体恤;宠物能随高铁同行,“轻装行”省了很多的麻烦。94条互联网订餐的站点,把便利送到了旅客的手边;换乘不用绕路,畅行码扫一下就可以顺畅通行,这些数字化的法子,让出行少了很多的周折。这般种种,都是铁路人为旅客朋友们着想的用心,让每一次的离开家乡少了些漂泊感,多了很多踏实的暖意。
39.5亿人次,是信任和责任。铁路人用运力的“广度”,产品的“精度”,服务的“温暖”,回应着人们对平安出行的愿景。相信铁轮会驶过更密的路网,暖意会传到更远的地方,“流动中国”也将稳稳托住国富民强。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广浩 冯绍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