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大集”满载山乡好“丰”景(图)
银轨穿梭,高铁飞驰。当今时代,中国速度正助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格局,然而在东北的沈水白山间,一列列公益性“慢火车”却以其特有的节奏,勾勒出另一幅温暖而深沉的振兴图景。沈阳铁路部门在管内4对公益性“慢火车”上开设“列车大集”,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民生答卷”,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汩汩流动的“铁动力”。

“列车大集”之策,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追求效率和效益的今天,公益性“慢火车”并不计较单趟运营的盈亏,而是算着沿线居民增收致富的“大账”。从通化至长白山的老线路服务五十载初心不改,到如今主动升级为“列车大集”,铁路部门锚定山乡群众“路子窄、卖货难”的痛点,帮助他们在车厢里拓宽销售渠道,把公益性“慢火车”打造成流动的民生工程。变“坐商”为“行商”,化车厢为市场,低门槛、高便捷的“列车大集”真正让发展的温度可感可触,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列车大集”之兴,激活了“内生造血”的振兴活力。连接辽吉的列车,让海鲜遇上山珍;开往雪乡的列车,载着游客也载着文旅产业的梦想……“慢火车”上的“列车大集”堪称一条“流动的产业链”,已然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毛细血管。它让山珍与海味在车厢里相遇,让农产品与旅游资源在流动中实现资源互补、机遇共享。这种“微循环”的畅通,正是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让“流动中国”更具活力与生机。
“列车大集”之暖,凝聚了“枝叶关情”的初心力量。从列车员穿梭在车厢中时不时的“搭把手”,到列车针对冬季特点配备的防滑设施、增设的热水供应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和举措,日日坚持、时时关注,便是“人民铁路为人民”最质朴的诠释。“列车大集”运载的不仅是山货,更是一种情义,守护着沿线百姓的生计与希望,也让冰冷的铁轨有了温度。
“慢火车”上的“大集”虽小,却慢出了民生温度,驶出了振兴速度。在追求“中国速度”的今天,这份慢下来的坚守为广袤山乡增添了一抹更具活力、更富温情的色彩。这列充满乡土气息的“致富快车”,正满载着山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来源:中国网 作者:金博学 温德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