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流创新破寒冬,载动能源江山如磐(图)
随着我国北方的陆续供暖,冬季煤炭运输也进入高峰期。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大秦铁路近期煤炭运输高位运行。截至11月17日,大秦铁路11月煤炭运量达2116.6万吨,日均发送煤炭124.5万吨,环比增加23.9万吨。

日均运量的环比增长体现了能源需求的稳定,更释放出了工业生产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当前,全国多地陆续进入采暖季,能源需求持续攀升,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的战略动脉,大秦铁路稳定运行,服务着全国各大电网、发电集团、300多家主要电厂和6000多家企业的生产用煤需求,以日运量保持120万吨以上的强劲实力,为工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冬季供电冬暖提供了坚实保障。
开通30多年来,大秦铁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以“产运需”对接、“集疏运”协同为特点,通过“以‘煤流’定‘车流’、按‘需求’配‘空车’”的方式,为电煤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每13分钟就有一辆保供电煤列车呼啸而过,时刻满足着居民生活的供暖供电。从年运量不足5000万吨,到如今每年4.5亿吨的常态化运输能力,大秦铁路的蜕变是中国重载铁路技术发展的缩影,技术的创新让这条有着30多年历史的铁路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如今,大秦重载技术已成功推广运用其他重载铁路中,成为中国重载铁路的标杆。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大秦铁路的绿色担当与生俱来,却又始终如一。作为“中国重载第一路”,大秦铁路致力减污降碳,全线178个抑尘站,每年喷洒4000余吨抑尘剂,极大程度降低了粉尘污染,同时,大秦铁路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太阳能供电系统为信号设备提供清洁动力,智能调配系统精准匹配需求,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种“既要、也要”的担当,让大秦铁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两手抓”,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同时,也守好了绿水青山。
煤流不息,创新不止,绿意盎然,未来可期。新的运煤已整装待发,大秦铁路将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继续书写这条“重载第一路”与时代同行的壮丽诗篇。
(来源:中国网 作者:孟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