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5亿元铁路投资,再绘交通强国硬答卷
当今年1-10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6715亿元、同比增长5.7%的数据在调度大屏定格,看似单调的数字瞬间化作钢铁洪流,一条条钢轨铺陈、一座座桥梁合龙、一个个站房封顶,在“十四五”收官的赛道上跑出了交通强国的强劲节拍,也写下了比投资本身更厚重的时代华章。

从稳投资到优结构的跨越。6715亿元的真功夫,不在总量有多大,而在投向是否精准。今年以来,国铁集团科学有序推进铁路规划建设,先后建成投用沈阳至佳木斯高铁沈阳至白河段、襄阳至荆门高铁等一批新线;盘州至兴义高铁进入运行试验,广州至湛江高铁广州至新兴南段启动联调联试,西安东站站房主体结构完工,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按期合龙。建成一批、投运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格局持续放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需求走,需求紧扣区域协调发展,不搞大水漫灌,只做精准滴灌,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底座。
从建设提速到运营提质的跃迁。6715亿元不仅落在混凝土里,更落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担当中。东北路网省际高铁闭环成形,中西部铁路网加密成型,沿江、沿海通道能力持续释放;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等超级工程攻坚克难,“八纵八横”主通道不断完善。建设一条、带动一片,东北冷链专列因通道加密而常态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因线路提速而加密运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因高铁织网而联系更紧。投资与产业同频共振,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区域协同发展再添“加速器”。
从项目清单到民生账单的升华。6715亿元流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一大批县级城市结束不通铁路历史;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平交道口立交化改造同步完成,安全与环保效益同步提升。建设过程优先采购地方建材、优先使用当地劳务,产业拉动效应持续释放。五年间,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从“补齐短板”到“优化结构”,铁路既为宏观经济稳增长压舱,也为地方就业、群众增收加油。老区首趟复兴号开出,边疆站房焕然一新,民生获得感在钢轨延伸中实打实落地。
钢轨延伸到哪里,经济动脉就通达哪里,民生温度就传递哪里。6715亿元投资收官在即,一条条新线将相继开通,一趟趟列车将呼啸启程,它们承载的不仅是货物与客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坚定信心与蓬勃希望。铁路建设的大幕不会落下,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仍将在万里铁道线上持续上演。
(来源:中国网 作者:侯利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