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中欧班列载梦行,“千年丝路”续新篇(图)

2025-11-20 22:3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列开行以来,到如今,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流动的“钢铁动脉”从单一线路到织网结链,从基础联通到高效畅通,用十余年光阴发展为横跨东西的物流通道与经济走廊。

据国铁集团统计,2025年前5个月,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量突破2000列,占全国总量26.3%,回程班列占比达31.9%。更令人瞩目的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拓展至53大类、5万多种,其中汽车汽配、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占比持续攀升。亮眼数据印证中欧班列已成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生命线”。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之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支撑起古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千年之后,随着一声声嘹亮的汽笛鸣响,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续写着亚欧大陆的生机勃勃。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欧班列的提速增效,最终惠及的是普通消费者。在郑州东站,德国牛奶、法国红酒、意大利咖啡豆等进口商品以“同城同质同价”的模式走进候车大厅,打破了人们对火车站商品“价高质次”的刻板印象。这种变化源于中欧班列构建的全球供应链网络——11条常态化线路、辐射30多个国家130个城市、超6000家境内外合作伙伴,让远在万里之外的商品以低成本、高效率抵达消费者手中。

中欧班列服务品质持续提升,离不开我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不懈努力。比如,在江苏,中欧(亚)班列全面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铁路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得以提高,单趟班列缩短运行时间2—3天,企业申报成本降低约20%。提高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完善国际运输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欧班列将进一步提升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水平,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在推动贸易畅通方面,中欧班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中欧班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凸显,相较于传统的海运和空运,中欧班列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比海运速度更快,能大大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满足企业对时效性的需求;又比空运成本更低,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中欧班列的发展,中欧贸易的地理边界和覆盖范围不断丰富,货运形式更加多样,推动了更多货物在相关国家之间流动。

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如今,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为纽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相互激荡,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为世界创造更多需求、带来更多机遇。在班列的运营过程中,沿线各国密切沟通、协同合作。从开行路线的规划,到运输组织的协调,再到通关便利化措施的实施,各国通过共商共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了互利共赢,让中欧班列的发展成果惠及沿线各国人民。

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体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站在新起点,满载机遇与希望的“钢铁驼队”必将继续发挥交通纽带与经济引擎的重要作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奏响一路生花的崭新乐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尹晓璇)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