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丝路”新赋能,区域协同共发展(图)
“在中老铁路磨憨口岸的海关前置拦截作业区,一列满载热带水果的列车缓缓驶进站台,车轮滚动声回荡在站场上空。”这是每天发生在磨憨口岸的场景,也是我国“钢铁丝路”网络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生动缩影。从中国西南边陲穿山跨河联通中南半岛,中老铁路、中越班列高效穿梭助力产业兴起,钢铁丝路不断激发新赋能,从西南腹地到东南沿海画出区域协同发展新景象,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坚实保障。

优化通道互联,开辟跨境贸易新天地。“钢铁丝路”网络的持续完善,为我国与沿线地区和国家贸易往来搭建高效桥梁,推动形成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中老铁路“澜湄快线+中欧班列”“沪滇·澜湄线”等系列国际货运班列产品的创新推出,促进了我国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越班列不断优化通关模式,实现“当天清关”的快速通关模式,刺激我国机械、电子设备等产品在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力,推动中越贸易额持续攀升。据了解,目前中老铁路运输货物已突破7000万吨,跨境货物种类已从最初十余种增加至3700余种,而广西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送出口货物2.9万标箱。这一组组数据无不彰显我国“钢铁丝路”的开放格局,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重要支撑,刺激贸易往来,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货运共发展。
跨境服务升级,加速人才发展新融合。“钢铁丝路”服务延伸不仅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还推动区域人才流通,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老铁路、中越铁路为提升跨境旅客服务体验,都相继推出“三语服务”功能,为跨境旅客提供语言保障。中老铁路更创新推出电话卡换取、ATM机服务等服务功能。据了解,中越班列自今年恢复跨境旅客服务以来,已累计跨境服务超过9000人次,中老铁路自开通以来跨境旅客更是超过了60万人次。“钢铁丝路”的服务升级,刺激了区域人才交流学习,如今在东南亚国家掀起“中文热”,纷纷乘坐“钢铁丝路”来中国求学,中国的小语种专业也成为高校学子的热门选项,这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也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语言人才”,实现区域发展各个领域的人才灌输,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发展成果共享,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跨境铁路网络的贯通,孕育了各方面的发展成果,而这也激发了区域的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推动形成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中老铁路带动的经济贸易发展,使得中老铁路沿线成为投资兴业热土,老挝万象吸引各领域企业入驻,实现“货物过境”到“产业落地”的升级,为老挝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南宁国际铁路港打造的“通道产业”新模式,吸引23家物流企业区域总部落户,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物流产业集群,推动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前沿。除此之外,中老铁路吸引大量企业入驻万象,直接带动当地就业超5000人,极大改善了当地民生。“钢铁丝路”推动沿线民众从“单一种植”向“多元发展”,普洱茶的多元口味,螺蛳粉的创新推出,都彰显了“钢铁丝路”促进产业兴起,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一条条“钢铁丝路”,是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发展完善,必将进一步带动区域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改善民众生活,绘就民心相通、繁荣共享的和美图景。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