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钢铁驼队驰骋不息 “黄金通道”活力澎湃

2025-11-03 13:5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清晨的阳光刚刚照进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的峡谷,一列列装满集装箱的钢铁驼队,正慢慢驶过国门。在悠长的汽笛声里,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迎来了新一天的忙碌——这里的年度货运量已经突破2000万吨,成了亚欧大陆桥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这个古丝绸之路上曾经不起眼的小驿站,如今已变成了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每天超过五万吨的货物从这里进出中国,就像一支现代版的驼队,日夜不停地延续着千年丝路的传奇。

阿拉山口的变化,可以说是现代口岸发展的一个缩影。从1990年国家批准设立口岸开始,到如今年货运量突破2000万吨,三十多年间,这个边境口岸完成了从“大风口”到“黄金通道”的华丽转身。数字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口岸已经建成了近百条换装线,能同时处理几百节车厢的换装作业。铁路口岸一年能处理2000万吨货物,公路口岸也能达到200万吨,人员通关能力每年超过100万人次。

阿拉山口口岸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枢纽,已经开通了124条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覆盖了包括德国、波兰在内的21个国家。班列开行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发展到现在每日有多趟班列启程。阿拉山口口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这几年,一批智能化、现代化的设施陆续投入使用,使这个历史悠久的口岸焕发了新生机。通过增设到发线、延长换装线,口岸的接运能力一下子提高了30%以上。现在口岸已经建成近百条换装线路,能同时处理几百节车厢的换装作业。海关监管场所的升级也让人眼前一亮。新启用的H986大型铁路集装箱检测系统无需开箱即能清晰扫描货物,查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公路口岸智能化卡口达到“秒级通行”的水平。车辆经过时系统会自动辨识车牌、核实信息、抬起栏杆,全过程耗时不足十秒钟。硬件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口岸运作的方式。阿拉山口口岸已经由单一的通关站点转变为一个具备运输、仓储、加工、贸易功能的综合性枢纽。

科技赋能是阿拉山口口岸能力提升的关键驱动力。口岸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加强协作,实现自动运抵和信息化查验。通过舱单归并、“铁路快通”等措施缩短了通关时间。针对铁路口岸货运核心通道属性,阿拉山口海关推行“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的革新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提前申报方式享受通关便利,与属地海关建立“点对点”联系配合机制。多向联动,及时解决班列报关、查检、后续监管等环节通关难点问题。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口岸的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为口岸货运量的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

贯通东西的不仅是钢铁轨道和往来货物,更是数字时代下高效流通的信息与共享发展的理念。随着中国与中亚、欧洲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阿拉山口这座戈壁口岸的脉搏,将更加强劲地跳动。

(来源:中国网 作者:袁艺文)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