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铁路,织密民生线、激活经济脉、绘就新蓝图

2025-11-03 11:4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铁路作为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建设与发展始终备受关注,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铁路工作实际,围绕铁路在民生改善、经济赋能等方面的作用,作为铁路人如何立足岗位、助力铁路事业发展,共同交流。

节假日热门线路“一票难求”的痛点,让民众对十五五铁路建设充满直接期待。甬台温地区旅客对350公里时速新高铁的盼望,源于既有线路250公里时速、客货混跑导致的效率瓶颈,“宁波到温州一小时直达”的愿景背后,是对出行便捷性的迫切需求。而银川至太原高铁若能落地,将把现有十一小时的旅途压缩至三小时,彻底改变西北民众跨省出行的体验,这种时空距离的缩短,正呼应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民生升级诉求。从过往经验看,铁路发展早已超越交通本身——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彻夜排队抢票”到如今“手机一键购票”的变迁,印证了铁路建设如何让“乡愁不再遥远”。十五五期间城际、市域铁路的推进,更将让“轨道上的城市群”从概念落地,让跨城通勤、周末出游成为日常,持续夯实“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民生底色 。

十五五铁路建设被视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加速器”。在东部,甬台温高铁若能串联宁波舟山港与温州港,将让“海铁联运”从构想变为现实,彻底重构区域物流格局;在中西部,青银通道剩余段的攻坚虽面临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的施工挑战,却能让银川融入太原、西安、重庆的经济圈,为西部开放注入新动能。我们知道,这种“补短板、强骨干”的布局,很大程度对接了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需求。我们着眼于经贸视角,高铁网的加密将畅通人员流动,激活沿线文旅、商贸等产业;转观宏观视角,普铁干线的提质改造与煤运通道补强,将强化中欧班列能力与多式联运效能,能够有效助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正如大家所说的,“铁轨铺到哪里,产业就旺到哪里”。

愿景虽然美好,但是我们对各项任务推进中的挑战也要保持清醒认知。首先想到的是省际协作的协调难题尤为突出,例如,随信高铁因湖北、河南推进时机不一而进展待定,甬台温高铁则面临与杭温高铁的功能定位博弈。

我们着眼于实际,“八纵八横”主通道已建成81.5%,十五五正是中国铁路从“规模领先”迈向“质量卓越”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相信,这段时期的铁路建设不仅是路网的延伸,更是对“交通强国”战略的具体践行,其价值将超越数十年,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冬生)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