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钢铁驼队再西进,京津冀擘画欧亚联通新篇章

2025-10-30 11:3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声汽笛,在华北平原长鸣。10月28日,京津冀首趟开往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铁海铁”多式联运班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启程,这一条新线开通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清晰信号。

“铁—海—铁”的联动模式是这条新开通线路的核心亮点。国内铁路走得稳、跑得快,把华北地区的货物顺利送到天津港;远洋货轮接着扛起跨洲运输的大梁,借助中远海运的全球网络驶向地中海;最后,货物在比雷埃夫斯港再次换装铁路,迅速进入欧洲腹地。这种类似分段接力的运输模式,改变以往单一依赖某条线路的形式,将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都发挥出来,相比海运一直以来绕行直布罗陀海峡的老路,至少能节省七天时间。

开辟新通道的背后,是河北陆港集团、中远海运以及天津港等企业的强强联合,打破了长期以来多种运输方式间可能存在的结合部壁垒难题。现代物流体系中,早已从某个港口或某条铁路的单点竞争升级为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协同竞争。京津冀地区通过此举,把内陆的货源组织能力、世界级港口的航运资源,以及跨国企业的运营网络的优势聚集在一起,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目标,不仅让河北生产的光伏组件、橡胶制品这些“本土制造”找到了一条出海新路,也将整个京津冀地区放进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之中。

之所以选择比雷埃夫斯港作为欧洲端的关键枢纽,也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比港本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成功合作的典范,此次新线路的开通,标志着中欧的互联互通正向着更多、更广的细节延伸。在当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传统航运要道也面临着潜在风险,一条稳定且高效的新线路,为维护中欧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

随着这条“钢铁丝路”新支脉的持续运营与不断完善,我们期待它能承载商品与机遇,向世界传递来自东方的更多声音。

(来源:中国网 作者:眭昕 图片:缪志演)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