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高铁开通运营,东北振兴注入全新活力
2025年9月28日,沈阳至佳木斯高铁沈白段开通运营,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从辽宁的沈阳、抚顺穿越长白山,连接了吉林的通化、白山四个城市。这条高铁把北京朝阳到长白山这段距离由过去需要22小时提速到最快只要4小时33分钟,由沈阳北到长白山只需1小时53分钟。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沈阳至佳木斯高铁不仅结束了位于辽宁东部三座没有高铁的小城抚顺、通化和白山的历史,在77%桥隧条件下跨越极寒冻土层、火山灰地层等高寒地区建设高铁也是一次突破。
破局之道,时空压缩再塑地区经济格局。沈白高铁让通化至沈阳缩短为1小时;4小时“人参之乡”的道地药材抵达京津冀市场;白山矿泉水搭乘高铁打造冷链专列,由“泉眼”直达“舌尖”,只需24小时;沿线三市旅游搜索量增加300%,沈白高铁开通首周沈阳赴长白山的“冰雪专列”一票难求……在这样的时空效应下,沈白高铁将打破传统产业区域界分和产业分割,让通化成为名副其实“一城十线百景”,成为避暑天堂,还将向前延伸建设冰雪“第三极”,在白山打造成“山奇水秀养心地、松枫花果美食州”的产业带;抚顺正在构建长度为382公里的福顺满乡文旅路,用一条路带动两个特色经济区,实现交通加速度的地方发展。
生态共融,高寒高铁书写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穿过长白山的11条断裂带,采取全封闭声屏障控制施工噪音,研发“冻融循环”保护体系,在沈白高铁全长10.2公里的新宾隧道实现“零塌方”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实现掘进。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这种最小干扰的开发方式,让沈白高铁成为了国内首家获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新建高铁线工程。通化站的融雪装置和光伏屋顶,从根本上实现了站场与生态的绿色共生。这种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最好解决方案和范例,正是中国基建向世界所诠释的解决之道,是真正实打实地将“不因工程建设而破坏环境”的信念付诸实际行动的结果。
文化纽带,流动的列车串起民族记忆和现代文明。沈白高铁串联起的不仅是沈阳故宫、长白山天池、镜泊湖吊水楼瀑布等23处文化和自然遗产,通化市还开通“高铁+非遗”体验专列,旅客扫码可预约体验满族珍珠球、朝鲜族打糕等活动项目。在抚顺,沉寂已久的煤炭遗产被唤醒,西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VR技术重现抚顺“煤都”岁月,一列火车与一座矿山相映成趣,“黑色记忆”遇上“绿色新生”,赋予人们以新的历史认知和文化自豪感。可以说,沈白高铁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纽带。
这条钢铁动脉的每一次搏动都在释放能量,驱动东北驶向繁荣发展的新时代。从抚顺煤矿到长白山生态旅游;从通化医药城的崛起,白山市矿泉水北送南运——沈白高铁重新勾勒了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版图。复兴号驶过的不仅有林海雪原,它背后更是一个沉睡的老工业基地走向焕发新生的满满信心。
(来源:中国网 作者:侯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