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动脉”再优化,“流动中国”添新能
10月1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保持客货列车开行规模,优化列车开行结构,安排图定旅客列车超1.3万列、货物列车超2.3万列,铁路客货运输能力、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在“流动的中国”里,每一次列车运行图的调整,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着国家发展的强劲脉搏。
运能提升,畅通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此次调图后,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超1.3万列,货物列车达1367对,创历史新高。长三角地区增开南翔至周李庄、南京东至增城西等快速城际班列,优化甬金铁路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使多式联运年运能新增2.34万标箱,城际班列年运能新增15万吨。彰显铁路部门对“公转铁”政策的积极响应,深入实践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过加密直通班列、提升多式联运能力,铁路货运逐渐成为连接生产与消费、区域与全球的“黄金通道”,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民生温度,织就幸福出行的“密网络”。本次调图既关注“大动脉”,又注重“毛细血管”的畅通。在安徽地区,部分往来广深方向的旅客列车运行区段临时调整,满足跨区域务工、商务需求;开行“苏超”“浙BA”球迷专列,让体育热情跨越地域;推出亲子游、红色游旅游列车,打造“快旅慢游”新体验。铁路部门持续优化服务细节,全国120个车站实现便捷换乘,31个车站推行“地铁免安检”,“静音车厢”扩展至92列动车组,84个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
区域协同,激活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本次调图深刻体现了铁路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长三角地区通过沪苏湖、杭温等新线运能,强化与中西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的联系;集大原高铁开通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至上海、杭州、重庆等方向动车组列车旅行时间大幅压缩,推动西北地区深度融入全国高铁网;荆荆高铁、南珠高铁等新线的运用,则进一步密切了中部与西部、南部沿海的经济联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布局,打破了地理壁垒,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为区域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每一次列车运行图的调整,都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对发展机遇的把握。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铁路调图正以更高效的运力配置、更贴心的服务供给、更协同的区域联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就“钢铁动脉”。当列车穿梭于大江南北,“流动的中国”正以更昂扬的姿态,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