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护航,感受“双节”背后的铁路温度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假期长达八天,全国迎来一年中最为密集的出行高峰。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超过1.54亿人次,日均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日均发送旅客1924万人次。随着双节假期的结束,中国铁路部门完成了年度最大的客流考验,以“三个优化”完美完成了假日运输攻坚任务,让亿万旅客出行走得了、旅途行得好。
优化运力配置,以科学调度激发“大国速度”。在客流高度密集的情况下,铁路部门提前研判、精准施策。在节日前后高峰期,加开夜间高铁、动卧列车,实施动车组重联、普速列车加挂及加开临时旅客列车等措施,最大限度释放运输能力。特别在北京、上海、太原等枢纽至粤港、川贵、桂云方向加开高铁动卧,确保旅客“走得了、走得好”。同时,铁路部门积极开行跨境列车、旅游列车、银发专列,丰富出行选择,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优化售票组织,以智慧服务彰显“人民温度”。今年“双节”期间,旅游探亲与学生流交织叠加,部分区间和时段客流高度集中,假期客流将呈现总量大、首尾时段高度集中和“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点。为此铁路12306系统再次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趋势、动态调配票额,实现票源精准投放,长短途出行更加平衡。除此之外,全国铁路客运自10月1日起全面启用电子发票,旅客可通过手机随时开具,纸质行程单与线下申请渠道同步保留,便利与温情兼具。铁路畅行码、互联网订餐、智能导航等服务不断完善,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得到更多关照,出行体验更具温度与人文关怀。
优化安全防线,以责任担当守护“平安旅途”。铁路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全面落实安全责任。节前完成线路、通信信号、动车组设备的检修维护,节日期间严格执行干部带班和值守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无盲区。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气象等部门协同联动,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在无数铁路人的坚守中,一条条铁路线安全畅通,一趟趟列车平稳抵达,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风景。
在这个“双节同庆”的假日里,铁路成为国家奔腾发展的缩影。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多重努力,让这条流动的“中国动脉”,在速度之外,更传递出温度。从智能调度到温情服务,从安全防线到假日笑脸,中国铁路以不断创新的姿态,诠释着“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庄严承诺,以更加务实的行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来源:中国网 作者: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