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者”迎风踏浪守护跨海大桥(组图)
泉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速铁路桥,国庆中秋期间,每天有近140趟列车在这座桥上飞驰。

2025年9月25日,厦门供电段接触网二级修作业组在JJC检修列上“天窗”作业。代槐孚 摄
23时10分,随着一声长鸣,列车轰鸣声打破了大桥的寂静,此时,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供电段的JJC接触网综合检修列车缓缓驶上泉州湾跨海大桥,像一条移动的光带在夜幕中延伸。
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20.287公里,海上桥梁长8.96公里,是连接福厦高铁的“咽喉”要道,由于位于沿海高风速带地区,全年8级及以上风力的日数平均达47.7天。为确保国庆中秋期间行车供电安全稳定,厦门供电段泉州南供电工区和厦门接触网维修工区承担着大桥上6000余个绝缘子清洗、24000余个零部件的标画线任务。每次天窗仅4小时不到,20名接触网工需要争分夺秒完成近3km左右的接触网二级修作业。

2025年9月25日,接触网工李克正在画接触网腕臂螺母防松标记。马海东 摄
零时10分,作业命令正式下达。00后的厦门接触网维修工区接触网工李克扣好安全带,双手一拉爬上接触网,身体一点一点向支柱挪去,当他把安全带扣好以后,从工具袋里取出力矩扳手对设备螺母挨个进行紧固实验。“389号定位装置螺母未紧固到位。”尽管脸上还带着稚气,李克在工作中却展现出沉稳与专注。他手持扭力扳手,动作娴熟地将接触网定位装置螺母拧紧。紧接着就是对零件进行防松标记,李克像杂技演员一样放开双手,双腿绷直,重心落在腰部,稳稳“趴”在了直径仅5厘米的斜腕臂上,同时一手抓住设备不让身体摇晃,一手使用红色记号笔在腕臂支撑螺栓和螺母上画防松标记,标记完后李克略微调整了下重心,双脚一蹬,身体立马旋转180度,继续对定位管进行防松标记。

2025年9月25日,泉州南供电工区工长许腾伟正在使用高压水枪清洗接触网绝缘子。代槐孚 摄
零时50分,“嗡——”清洗机启动声划破夜空,泉州南供电工区工长许腾伟双脚迈开,手持高压水枪喷头喷射出水柱,朝着绝缘子一片一片冲洗,自下而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夜间海风越刮越猛,许腾伟不断地冲洗绝缘子,高压水枪喷射出来的水被突如其来的大风刮到了他的脸上,浸湿了衣领,但他毫不在意。

2025年9月25日,厦门接触网维修工区副工长陈玉水在检查接触网定位线夹与导线连接是否密贴 。代槐孚 摄
泉州湾跨海大桥长期暴露在潮湿海风中,空气中带来的潮气和盐分长时间附着在绝缘子表面呈灰白色,当检测数值超过0.35毫克每平方厘米,就容易造成线路闪络、爬弧、跳闸,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2025年9月25日,接触网工正在接触网腕臂上进行高空作业。代槐孚 摄
看着绝缘子恢复洁净如新的瓷红色,许腾伟抬头望了一眼洁净的绝缘子串,嘴角微微上扬。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清洗作业,更是对铁路供电安全的一次无声守护。

2025年9月25日,接触网设备螺母防松标记特写。代槐孚 摄
经过近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现场作业组共完成接触网零部件检查及防松标识线标画800余处,清洗绝缘子158个。
凌晨5时,当第一列试验列车安全通过大桥时,这些铁路“夜行者”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铁路供电段的接触网工,如同夜空中的无名之星,默默守护着这条跨海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文华 马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