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双节出行不添堵,铁路“解题思路”够贴心

2025-09-24 23:0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为期12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9月15日,铁路12306开始发售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车票。

今年的国庆节与中秋节“相遇”,8天超长假期的背后迎来的是大众旺盛的出行需求。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交织重叠,给公路、铁路、民航带来不小的挑战。

据铁路部门公布数据显示,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是历年国庆小长假发送人数之最。在运输高峰的背后,如何让出行的选择自由度更大,换言之如何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享受快乐旅程,是运输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铁路运输企业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

火车向着市场开,运力投放更精准了。一张火车票,背后不仅承载着归家乡愁,更是假日旅游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交通工具是否便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行目的地的选择。近期青岛以“火车+邮轮”的创新模式,实现“火车—大巴—邮轮”的无缝衔接,一举扭转西南地区因交通衔接不畅、出行成本高昂而对邮轮旅游望而却步的堵点,成为交通与旅游协同创新的案例。依据旅行网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红色旅游、观光赏月等主题旅游项目热度飙升,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一线城市仍是假期出行的热门选择。对此,铁路部门在主要城市间特别是进京、进沪、进穗等方向安排普速列车满编组运行,同时加开高铁动卧以满足长途旅行对舒适度的需求。除此之外,“歌迷专列”“球迷专列”以及“熊猫专列”特色旅游列车等多样化选择,必将有力提升旅游热点城市的运输能力,让“高铁+”经济成为激活消费潜能的有力引擎。

满足多样化需求,售票功能更优化了。在井喷式的客流增长和繁荣的假日经济背后,铁路“一票难求”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网友提议应当多造车、多建设新线,进而加大列车开行密度,但小长假、春运等短期大客流高峰以后,这些运能运力是否长期充分得到运用,是否造成资源浪费,是铁路运输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图铺划,有的繁忙干线甚至精确到秒来计算,用“见缝插针”形容也不为过。对此,铁路部门两手抓,一方面努力增加运力,另一方面兼顾长途和短途的不同需求,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将票额向客流需求大的车站集中投放,然后根据距离开车时间时长,梯次进行席位共用,把届时没售出的车票放到其他车站,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要。同时,铁路部门还在12306系统中增加在线选铺、学生预约购票、起售时间提醒等功能,让购票过程更加智能方便。针对脱网人群,铁路客运车站继续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和现金结算服务,还安排工作人员、志愿者提供帮助,线上线下共同努力,暖心又贴心。

主动倾听意见建议,系统运行更稳定了。界面卡崩、3分钟车票秒没……对网络上的“吐槽”声音,铁路部门并没有选择视而不见,相反,一系列12306系统的优化措施相继出台:优化系统资源配置,提高应对短期超大规模访问和网络防护能力,制定突发情况应急预案,采用技术手段遏制第三方不法抢票软件入侵等一系列举措,力求在每一次客流“大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网络购票环境。这种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的“店小二”精神,在网友当中好感度满满。期待未来,假期出行的旅途能够越来越从容、舒心。

(来源:中国网 作者:黄真)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