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向北行 亚欧通途谱新篇(图)
9月的黑龙江大地上,稻菽飘香的丰收阶段里,同江铁路口岸的集装箱换装场里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一列列载满货物的中欧班列正蓄势待发,这逼真的场景,正是我国向北开放、勾连欧亚的鲜活展示。2023年7月起,同江铁路口岸首趟中欧班列开始启程,到如今货物运输的种类扩展到十几种,全年发送量冲破500万吨,继而满洲里、绥芬河、同江三大口岸托起了中欧班列东通道,这条钢铁运输干线不断释放活力,为亚欧经贸合作赋予强劲能量。
以通道升级筑牢基础,打牢开放“硬依靠”。要让中欧班列稳稳行驶、不断走远,基础设施实现升级是关键,铁路部门实实在在下了不少功夫:于绥芬河1号桥边上,滨绥铁路绥芬河到国境线那一段正在开展提质改造,完工后列车时速可从55公里提升至120公里;满洲里铁路口岸集装箱货场扩建工作结束后,存箱能力近乎1万标准箱,日换装能力实现840标准箱;同江铁路口岸的龙门吊增加到了25台的数量,单车换装时间从2个多钟头减少到40分钟以内。哈伊高铁、佳同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陆续开启,“口岸+通道+枢纽”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慢慢组建起来,钢轨铺设的规模越铺越大,车站越建越高端,向北开放的“坦途”越走越宽宏。
智能赋能增效,唤起运输“新活力”。只有硬件还达不到要求,智能化乃是提升效率的“催化剂”,这会儿到满洲里铁路口岸集装箱货场看看,自动化作业管理系统正着手调试,投用后整体效率近乎能提升10%;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搞的“智能卡口”“单一窗口”实用效果好,海关和边检还可联合检查,实行“一站式”作业,诸多货物都可以无纸化通关。过去通关要跑几个部门、填一大把单子,当下铁路跟海关、边检信息实现了无阻碍衔接,数据全程“代劳”,这智慧赋能引起的改变,让“钢铁驼队”全然焕发出活力。
班列织网贯通,缔结合作“连心桥”。现今的中欧班列东通道,早就不是单一线路在单独作战,经这里过往的班列已超过3664列,运送的货物超出38万标准箱,可直达至欧洲14个国家,与国内60多个城市实现连通,27条一直稳定运营的跨国运输线,把亚欧各国的经贸合作紧密连接到一起,就如同江北站值班站长朴忠宪所讲,如今口岸日均接车的数量不断往上提,6月还实现了单日接车纪录的突破,你能明显察觉到,这一趟趟火车拉的不只是物资,更是各国携手合作、共同获利的希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千年驼铃的邈远回音,到如今钢铁驼队朝北面奔跑,这条贯穿亚欧的钢铁通道,承载着携手促进发展的使命,也见证着开放合作汇聚的力量,伴随基础设施不断完备、智慧水平持续提升,这支“钢铁驼队”肯定能跑得又快又远,实现更多互利共赢的全新突破。
(来源:中国网 作者:吴颖 李红红 纪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