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纸质票火车票的退场,是一场“华丽”的转变

2025-09-08 10:4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热搜榜上“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牵动着不少旅客的心。

火车票的变迁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国使用的是“硬板车票”,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改为电脑制票。第二阶段是电脑制票。9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电脑开始在大众身边普及,当时的广州铁路局率先开始试行电脑制票。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2000年,铁路也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实现了全国铁路售票联网运行,至此全国一张网的格局开始形成。第三个阶段是磁卡火车票,也是大众熟知的“红票、蓝票”,在2004年实现将非接触式IC卡车票作为旅客乘车的凭证。随着铁路发展大提速,和谐号动车组跑遍祖国大江南北,磁介质车票推行全国,2012年实现了实名制售票。第四阶段是电子客票。2011年开始,“刷身份证进站”的无票时代其实已经开始,2020年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我国全面进入电子客票时代。之后的2024年11月1日中国铁路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截至2025年9月30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内“纸电并行”。进入9月,大家对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多了一份不舍。

纸质车票时代,排队是一个难题,买火车票必须到固定地点排队购票。特别是春运,小板凳被褥包,望不到头的长龙是一代人的独特记忆。购票往往需要凌晨排队,甚至连续几个通宵守候,才能抢到一张返乡车票。2011年铁路12306客票系统正式上线,开启了铁路售票的数字化征程。经过14年砥砺奋进、迭代升级,12306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在线票务系统,高峰期达到每秒千万张售票。时至如今,我们早已习惯躺在床上手指一动就完成购票,排长队彻夜等候购票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再过不到一个月,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在过渡期内,青老年群体、外籍旅客等特殊群体还可以在售票窗口和自助机打印行程单服务,技术进步当中人文温度依旧是铁路的本色。

火车票的变迁记录铁路系统的变化,随着“一证通行”逐渐普及,刷脸进站覆盖所有省会城市,铁路系统的全方位智能化改造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无障碍智慧出行配备的语音导盲设备、轮椅升降平台等设施,让视障旅客可独立完成购票、进站、乘车全流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实现350公里时速下的“静音车厢”,车内Wi-Fi覆盖率达100%。出“铁路畅行码”,扫码即可查询列车时刻表、订餐、补票……。旅途,不再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时空变化,途中的体验让旅客越来越暖心、便捷、舒适。

当一张纸质车票被电子发票取代,我们留下的是关于一张纸片的记忆,收获的是铁路服务质的飞跃。从“一票难求”到“说走就走”,从“人满为患”到“实名乘车”,从“绿皮晃荡”到“复兴驰骋”,火车票的变迁史,折射出中国铁路在科技创新、服务民生当中的努力与执着。纸质车票的谢幕,不是终点,而是一场华丽的转变。我们可以相信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在时代的轨道上写下更多服务出行的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钊)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