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高铁载客试跑 “东北高速”站在新起点
9月4日,沈白高铁首次载客试运行圆满成功。这列银白色“钢铁长龙”驶出沈阳北站,以350公里时速飞驰过长白山余脉,全线430公里、10座车站、77%桥隧比等工程奇迹,即将全线通车的东北第一条智能化高铁闪亮登场,为东北振兴注入强劲引擎。
自主标准引领高铁新时代。本次首秀采用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其拥有由中国设计制造,并应用于商业运营的CR450试验列车,254项标准中有84%的标准为中国标准。北斗卫星监测系统,实现轨道毫米级形变预警预报;5G+北斗定位,列车时刻在线、数据自动回传,无需人工追踪。最具看点的是此次高铁开通运营中应用了“零误差停车”技术。采用激光雷达和视觉识别结合的方式完成,在进站的准确定位精度上实现了突破性变革,达到厘米级精准定位。这是以往任何一款高铁无法达到的。通过这些技术让“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梦。意味着从以前的“跟跑”,到今年的“自主跑”,接下来将是代表中国高铁发展水平的中国标准“领跑”!
激活周边资源流动。沈白高铁穿越辽宁、吉林两省,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 1.5 小时经济圈,从北京到长白山最快只需 4 小时 33 分,沈阳到长白山出行时间缩短为 1 小时53分。受益于“高铁 + 文旅”新模式,沿线11个市县都将得到快速发展,预计将带动长白山景区游客增加 40% ,同时带动周边市县民宿发展和美食特色产品销售,形成一条接待、观光与销售为一体的线路;抚顺特钢生产的关键高端材料可快速到达长春汽车产业集群,来自长白山的矿泉水可快速到达沈阳消费市场……由此形成一条“产业—交通—消费”良性循环的旅游产业链,使东北走出一直依赖出口快速增长、外循环的发展模式,走上内需快速增长、“一条高铁激活一片经济”的内循环快车道,产生乘数效应。
协力同心彰显制度优势。这次试运行的背后,是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的结果。“路地联席”提前完成沿线环境整治、信号升级等配套工程;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运行场景,提前排除300余项潜在隐患。施工中创新应用“以桥代路”“以隧穿山”的方法,既保护耕地,也保护生态;避开严寒对高铁沿线地质条件的影响,防止冻土破坏路基安全等等。“路地共建”,实现“全要素协同、全流程可控”,既是中国制度优势在交通建设领域最为生动的体现,既加快实施重大工程,又保障民生工程惠及百姓。
沈白高铁的首次试运行不仅是铁路速度的一次亮相,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是一把标尺,检验的是我们的思维理念和发展水平。在这张蓝图上,东北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高铁就是画线、画经济线、画民生线、画生态线。承载人们希望的这列“钢铁长龙”,已用矫健身步奔赴更美明天,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来源:中国网 作者:侯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