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最美铁路人”的那些事儿:把该干的活干好

2025-09-02 09:4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前几天铁路部门公布了最新的“最美铁路人”新闻,突然想到,其实咱车坐车时候的平稳有序、安全正点、环境温馨,这些都有人默默地在使“后劲”。

我去过的西北,冬天确实特别冷,过祁连山的时候,车窗外雪下得跟撒盐似的,在外面的话,裹着羽绒服还觉得冷,可车厢里暖气足得能脱外套。看到陈永红的事儿才知道,他在山丹马场守了12年,那儿冬天能到零下39度,据说手碰钢轨都能粘住。有次线路坏了,他吊在6米高的架子上修,19分钟就弄好——我当时在车里啃着面包看雪景,哪想得到有人正顶着寒风拼命呢?还有济南的高铁司机孔祥配,23年的时间里跑了407万公里,绕地球100圈都多。去年济郑高铁试跑,他连着半个月半夜出车,把每条路的弯儿、坡儿都记熟,就为了首发时能稳当点。咱坐车时觉得“启动不晃、到站准时”是应该的,其实这些都快成了他们的“肌肉记忆”了。

以前总觉得“铁路技术”是挺玄乎的事儿,直到看了丁巧仁师傅的故事才懂,技术革新都是从“省劲儿”来的。他是修列车通信设备的,相当于给火车修“耳朵”“嘴巴”。以前测线缆,俩人手抬设备跑半天,测一列火车累得满头汗;他琢磨着改了个工具,效率一下提了90%,大秦铁路上的货运车,再也没因为通信问题耽误过。还有王中美师傅,焊大桥24年,沪苏通长江大桥那60毫米厚的钢板,别人焊完容易裂,她试了几十种方法才搞定,还创了世界纪录。现在每次坐高铁过大桥,看着底下的江水,就会想:这桥能这么结实,都是焊花里熬出来的功夫啊。

最忘不了的是春运时的事儿。一名旅客在杭州东站赶车,眼看要晚点,急得直跺脚,一个穿红马甲的列车长过来问她去哪,拿着手机帮她查换乘路线,还跟下趟车的人打了招呼,最后总算赶上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车长就是“西子号”的车菲菲。有一年除夕前,因为天气好多车晚点,她熬夜画了几十张换乘图,帮上百人回了家。还有深圳北站的李元师傅,知道那儿很多香港来的旅客,就带着同事练粤语、学英语,不管问啥都耐心答。咱出门在外,遇到这种贴心人,心里真的特别暖。

现在再坐高铁,看到列车员帮老人放行李,看到检修师傅在站台上快步走,就会想起这些“最美铁路人”。他们也不是啥超人,就是把该做的事儿做到了头——孔师傅说“开好每一趟车”,车师傅说“帮好每一位旅客”,听着简单,做起来却要日复一日的较真。

其实咱不用把他们想得多高大上,他们就是在自己岗位上好好干活的普通人。可正是这些人的坚守,才让咱出门坐车能安心、能舒心。所以每次顺利到家,或者准时赶到目的地,都该在心里跟他们说声“谢谢”——毕竟咱的顺畅旅途,都是他们用功夫和心意换来的。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明华)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