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托举起千万家庭的“幸福果篮”
暑运将尽,热浪未退,中老铁路的国际货运却热度不减。昆明中心站内,一箱箱“金枕”“猫山王”从老挝枝头坐上冷链集装箱,26小时直达春城,40分钟完成换装,最快48小时就能摆上北京、拉萨、广州百姓的果盘。这条钢铁长龙,不仅跑出了“中国速度”,更托举起千万家庭的“幸福果篮”,铺就沿线经济发展新图景。
一列快线,跑出了26小时的“榴莲时速”。过去,榴莲进中国靠公路“颠”或海运“漂”。万象到昆明,卡车要翻山越岭、钻雨雾林,要花费三四天,若遇雨季路况不佳,十天半月也不稀奇;海运虽量大,但漂一周,榴莲成熟度难精准把控,可能出现口感下降问题。如今通过“澜湄快线”,货损率降了,成本低了,口感保住了,价格也降下来了,曾经的“贵族水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前8个月,铁路进口榴莲超15万吨,同比增长91%。数字背后,是老百姓心中鲜甜的幸福滋味。
一个枢纽,折射出“双向奔赴”的开放格局。昆明中心站与鸿运物流港“站外站”无缝衔接,铁路干线与园区仓储“功能叠加”,实现榴莲“下车即入库、入库即分拨”。从万象到成都,公铁联运专线5条齐发,冷链车队星夜兼程,让“一带一路”红利沿着钢铁丝路直抵雪域高原、三秦大地、岭南果市。这不是简单的物流升级,而是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区域共同富裕的主动作为,一幅“双赢多赢共赢”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一条铁路,激活了一整条产业链。再往远看,中老铁路的“榴莲故事”只是序章。山竹、龙眼、火龙果……更多热带珍馐正沿着这条钢铁丝路北上。物流港、冷链基地、分拨专线……一个个节点串珠成链,一条条通道连线成网,不仅让中国老百姓的“果盘子”更丰富,也为东南亚国家特色农产品打开了广阔市场,带火沿线一座座城,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最温暖的注脚。
钢铁丝路通江达海,黄金通道硕果盈枝。铁轨延伸之处,不仅是货物的流通,更是友谊的传递、命运的交融。未来,随着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必将更加紧密,这条“黄金通道”也必将承载更多梦想,驶向共同繁荣的星辰大海。
钢铁丝路,瓜果飘香;山海不远,未来已来。
(来源:中国网 作者:席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