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武宜高铁试运行,长江经济带新动脉跃动

2025-08-28 09:5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6号8点46分,55402次试验列车从宜昌北站出发,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到宜昌段开始试运行。

这条高铁全长313千米,规划时速350千米,它有85%是桥隧穿过江汉平原,连接武汉、天门、荆门、宜昌等城市,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高铁全线第一个开工的项目是武宜段,从2021年9月动工到试运行只用了4年,它的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体现出中国高铁建设的强大实力。

地域间共同合作,高铁试运营改变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态势,沿江高铁武宜段开启试运营,此举不但缩短了武汉至宜昌的时间与空间距离,还在长江经济带东西向发展轴上开辟出一道口子,该线路将武汉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紧密连接起来,使得武汉到宜昌坐火车的时间从2小时缩减至1小时,构建起“1小时经济圈。从产业协同来看,武汉的光电子、汽车制造和宜昌的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能形成产业链上的互补;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会让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更快地跨区域流动。更深层的意思是,武宜段和正在修建的襄荆高铁、郑渝高铁这些线路一起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十字形”高铁布局,给解决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发展迟缓”的困境提供交通方面的保障。

技术创新,高铁建设彰显中国制造新高度,武宜段高铁修建之时,有诸多显眼的技术革新成果,线路途经汉江平原,此地水网交错,建设者运用“智能建造”技术凭借BIM建模与无人机巡查,使桥梁墩身预制拼装精度把控在2毫米以内,在荆门钟祥段,国内首台高铁隧道全断面TBM掘进机每日以30米的速度穿越溶洞群,缔造了软土地区隧道施工新的纪录。更值得关注的是,线路全线采用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预计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这表明中国高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些技术革新不但提高了工程效率,还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民生幸福,高铁开通描绘出共同富裕的新景象,武宜段高铁开通后,沿线2300万民众能直接受益,天门市、京山县、钟祥市这些之前没开通高铁的地方,马上进入“高铁时代”。当地有特色的农产品,像天门蒸菜、京山桥米、钟祥葛粉这类,会靠着高铁物流网络很快运到全国,更让人期待的是,高铁会让沿线的旅游资源活跃起来:武汉的黄鹤楼、宜昌的三峡大坝、荆门的明显陵,这些景色很有可能组成“黄金旅游线路”。估算一下,高铁开通后沿线旅游收入预计能增长30%,还能带动5万个就业岗位,“高铁加产业”“高铁加旅游”这样融合发展的模式正是“交通强国”战略助力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

武宜高铁开启试运行,恰似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长卷上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它不单单是一条钢铁通道,更是区域协同的桥梁、技术革新的展示台、民生改善的引擎,当试验列车于江汉平原上勾勒出优美弧线,我们所见的不只是中国高铁的速度,更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这条新通道启动起来,必定会为长江经济带注入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来源:中国网 作者:侯利彬)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