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铁路人:流动中国的“守护者联盟”
8月22日,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铁路人”,他们用辛劳汗水守护列车飞驰,用倾情奉献温暖群众旅途,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在万里铁道线上书写了奋斗芳华,展现着“最美”的风采,迸发出“最美”的力量。
第七届“最美铁路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铁路职工的责任与担当,也更加明白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真正含义。他们的付出与坚守,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使命召唤:守住国家发展的“交通脉搏”。如果陈永红没选择在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群守上十二年,没顶着零下39℃的严寒,一根一根检查接触网支柱歪没歪、吊弦松没松,那藏在极寒褶皱里的风险,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击穿铁路安全的防线?这片高原地方,一年到头都特别冷,接触网的细微偏差,都可能让列车出现“电线和受电弓打架”的问题,受影响的可不只是铁路能不能安全跑。兰新高铁是西北物流的重要通道,不光几百万旅客走不了,新疆的煤运不出去、中欧班列支线也得停,西北经济运转都会受拖累。没有陈永红这样的“巡检员”,国家铁路的安全保障就少了关键一环,经济社会运转也会跟着出问题。正是他和无数守隧道的人默默付出,才给国家交通系统筑牢了安全屏障。
集体力量:撑起社会运转的“安全靠山”。要是马万里没每天在西宁工务段的桥梁隧道里来回走,没靠“看外观、敲着听”的经验查出隧道墙壁上的蜂窝小洞,那藏在水泥里的隐患,有没有可能一点点侵蚀铁路运输的安全根基?隧道的结构牢不牢,直接关系到兰青铁路上列车能不能平稳跑。马万里查得仔细,不只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隧道塌落事故,还阻止了“出事恐慌——大家不敢坐车——铁路限流”的麻烦出现,要知道,大家信不信铁路,全看这些隐患能不能及时排除。马万里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忙。他背后有西宁工务段的“三级检查制度”:班组先查、车间再查、段里最后抽查,还有应急队伍随时支援。这种“个人发现问题——团队一起解决——系统兜底保障”的模式,就是中国铁路集体守护安全的办法。
内心驱动:使命感练出的“过硬本事”。如果王超没下定决心修好每一块列车电源板,没在600多次失败后还坚持找最好的焊接方法,没琢磨透“怎么焊才不损坏芯片”,那列车的“动力控制中枢”,又会因多少次“供电不稳”陷入停滞?王超的600多次失败,并不盲目,每次焊锡塌了,都是排除一个可能让电源板出问题的原因;每次调焊枪角度,都是在优化焊接技术,最后通过“低温焊接法”,不光解决了某类列车电源板老坏的问题,还成了铁路电子维修的通用办法。
“最美铁路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是写在铁路人工作手册里的行动指南,是记在他们安全检查清单上的责任,是保障无数旅客安全出行的“坚实后盾”。
(来源:中国网 作者:耿源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