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煤龙腾飞,大秦铁路90亿吨背后的中国力量

2025-08-25 11:2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1日9点50分,载着电煤的73003次列车离开山西大同湖东站,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正式超过90亿吨。

这条横跨晋冀两省、长达653公里的钢铁交通要道,靠着占全国铁路1%的里程承担着全国20%的煤炭运输任务,就像给26个省市自治区送去了保障能源安全的通道。1992年全线开通后,它用了33年时间,年运量从4259万吨涨到4.5亿吨常态化运输能力,书写了世界重载铁路的神话。

经济动脉,串起区域协同的黄金链。大秦铁路的铁轨上,有着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大动力,它是联结晋北能源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黄金通道,运输网络有300多家电厂、6000多家企业,直接辐射26个省市自治区。山西的煤炭往东运输,不光保证了京津冀地区80%的冬季供暖用煤,还让唐山、秦皇岛形成了千万吨级的临港产业集群。在山西大同湖东站,每多运1万吨货物,就能给沿线地区创造1.2个工作岗位,这种“运输-就业-产业”的联动效应,正在改变地区经济格局。

创新引擎,铸就重载技术的中国方案。从1988年一期工程建成,到2025年超过90亿吨,大秦铁路一直是中国铁路技术革新的试验场,当全世界还在摸索万吨重载的时候,这儿已经能让2万吨列车常态化运行了;而且在2014年还完成了3万吨重载列车的试验,让中国成为少数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之一。现在有5G远程监控、AI辅助检测、智能巡检机器人等29项专利技术在这里用,让这条钢铁煤龙的运输效率比刚开通的时候提高了400%,车辆检修周期缩短到原来的1/3。

绿色标杆,践行双碳战略的先行样本。在能源运输方面,大秦铁路用数据体现绿色转型的决心,估算下来,它达成的90亿吨货运量相当于是节省了9900万吨标准煤,还降低了2.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就跟重造两个塞罕坝机械林场差不多。全线有178个防尘站,每年喷洒4000吨环保抑尘剂,运输粉尘污染降低了90%;电力机车牵引占比达到100%,比柴油机车减少能耗75%。铁路部门精准落实“公转铁”政策也是在切实践行国家“双碳”目标这些数据就体现了这些。

大秦铁路从1988年一期工程完工到2025年超过90亿吨,用了33年,走完了发达国家重载铁路百年发展的历程。这条连接晋冀的钢铁要道,不只是中国能源运输的稳定器,更是改革开放后交通强国建设的一个缩影,当确定90亿吨这个数字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运输量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靠基础设施现代化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担当。那条一直不停的煤龙,正以每秒18米的速度往前跑,不断书写着中国重载铁路的新故事。

(来源:中国网 作者:侯利彬)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