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袁忠伟,用“永不褪色”书写坚守
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客运员袁忠伟是一位老兵,身上那股子军人劲儿,打1988年从部队退伍分到铁路那天起,就没褪过色。从扳道员到客运员,37年铁路生涯磨出了老茧,可肩膀上的硬朗、眼里的较真,还跟当年在部队训练场一个样。大伙儿都喊他“老袁”,喊着喊着,就像喊自家队伍里的老班长——亲切,更透着股信赖。
2025年8月21日,老袁主动做好休息室保洁工作。周艳芳 摄
今年是他在客运检票口的第6个暑运。58岁的人,身板比闸机还敦实,蓝色制服衬衫被撑得笔挺,露着的胳膊黝黑发亮,那是常年使劲练出的结实——跟当年在部队军训、叠“豆腐块”练出的筋骨一个路数。
这股子结实,凌晨四点半就显出来了。蒋叶锋站长刚从行车室忙完施工,广场上撞见老袁正往候车室走,步子迈得跟出早操似的,稳稳当当。“老袁,这时候就到?”“年纪大了,到点就醒,躺着也琢磨事儿。”他咧嘴一笑,露出当年在连队时的憨直。开站时间还早,可老袁的“战前准备”早就铺开了:核对检票闸机计划、烧开水,休息室桌面擦得能照见人影,跟整理内务似的规整,处处透着一股精气神。
2025年8月21日,老袁在检票口工作中。周艳芳 摄
晨光刚漫进候车室,老袁已在人工检票口站定。腰杆挺得笔直,跟在部队站岗一个姿势。“G8372次,还有3分钟检票,都把身份证备好!”他的嗓音带着部队喊口号的沉劲,穿透人群的嘈杂,跟当年在操场喊“稍息立正”似的有穿透力,“一米线外站好!身份证放闸机黄框里,抬头看摄像头!年纪大的、抱娃的,到我这儿来,优先!” 他就像枚铆在地上的钢钉,稳稳扎在那儿。老年人、抱婴儿的旅客凑过来,老袁握着移动检票机,快而稳。“好了,慢走。”“孩子抱稳,我扶您一把。”话不多,却实在、暖心。
“G8372开检。”老袁拿起报话机,声音短促有力。拉开人工通道门,重点旅客有序进站。这时14号闸机前起了波澜:一个小伙子举着手机二维码反复刷,闸机纹丝不动。老袁大步过去,扫了眼屏幕,跟瞅见战术漏洞似的一眼看穿:“这码没用,有12306不?”小伙子慌忙点开,老袁伸手点了点,“点这个,做人脸识别。”没半分钟,旅客顺利进站,回头连说“谢谢”,老袁摆摆手:“快上车,别误了点。”
2025年8月21日,老袁在向旅客宣传和提醒。周艳芳 摄
送走G8372的客流,候车室的客流跟涨潮似的涌上来。上午八点多,G110次的北京旅行团十来个人在闸机前被周围涌来的人群冲得没了队形,东一个西一个。老袁眼尖,跟在训练场发现队形散乱似的,当即上前:“团体旅客,导游在哪?” “在这儿!”举小旗的男士应声。老袁几步过去,语气带着点当年整队的严肃:“把人都领到人工通道,排整齐了,别跟散兵似的。身份证收齐给我,我来检。” 导游赶紧招呼人排队,把身份证递过来。老袁唰唰刷地检票,数人数跟点兵似的,“1、2、3……10个,齐了。”他让大伙儿在闸机内稍等,瞥见旅行团里有坐轮椅的,侧身指了指无障碍电梯:“从这儿上,按2层。”旅客笑了:“谢谢你啊,老同志!”“别客气。”老袁拿起报话机,“上行2号站台,G110团体能放了不?”得到肯定答复,他朝导游抬抬下巴:“带队伍上站台,注意安全。”导游回头比个赞,老袁嘴角勾了勾,没说话。
这样的节奏从清晨到午后,老袁脚不沾地,跟在野外拉练似的,一趟接一趟“冲锋”。旅客刷错身份证位置,他不厌其烦地比划位置纠正,看见旅客扛大包的,他“忍不住”搭把手。尽管暑运客流高涨,但老袁的检票口总跟有“中军帐”似的,透着股井然有序的稳当。
有旅客被他这股透着军人的热乎和踏实打动,拍了照片发小红书。同事打趣他:“老袁,成‘网红’了,流量噌噌涨!” 老袁咧嘴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跟当年在部队领嘉奖时一样实在:“啥网红不网红的,咱这岗位,守好它,让旅客顺顺当当的,比啥都强。”
这就是袁忠伟,一个把铁路客运岗位当“新阵地”的老兵。从凌晨的“战前准备”到深夜的“收队收尾”,在最寻常的角落里,他递出的每一份帮助,都带着军人的承诺;37年的坚守,就像当年在军旗前宣誓的那句——“永不褪色”,酿成了暑运里最让人安心的风景。
(来源:中国网 作者:周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