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暑运热潮下铁路为人们畅行坚守担当
八月暑气如蒸,火车站里的人潮却比这天气更热乎。从七月初暑运开始,全国铁路已经发送超6亿人次,平均每天有1400多万人在通过铁路出行方式奔向各自的目的地。那些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就像大地的毛细血管,汩汩流淌着这个夏天最鲜活的烟火气。
要应对这出行的如海人潮,铁路部门确实没少费心思。七月刚开始,铁路时刻表就换了新模样——京哈高铁上的复兴号跑得更畅快了,350公里的时速让北京到沈阳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以前要小半天的路程,现在打个盹就到了。沪昆高铁杭州到长沙段也是一样,车窗外的风景还没看够,手中的热咖啡还没有凉下来,就已经到站了。
另外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刚开一个月,每天就有4万多人在这条新线上来来回回。新启用的重庆东站里,老人牵着孩子的手,年轻人拖着行李箱,都在崭新的站台上找着自己的检票口,亮堂堂的候车室为人们的出行照亮了始发道路。铁路部门还通过调整运行图,加挂加开重联等方式,使旅客能获得更多铁路出行的机会,大大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同时候补等功能也帮助旅客省去了听着屏幕抢票的时间,让旅客购票出行更加方便。
其实暑运不只是把人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这么简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旅途中并不只是“赶路”这一单一需求,铁路部门通过提高旅行服务与品质,让人们在出行图中不再枯燥,而更像是把生活融入到路途中,把日子拉得更长了些。想带孩子看世界?有亲子专列陪着,车厢里满是童声和翻书的沙沙声;想了解历史?红色专列沿着老革命家的足迹缓缓开行,连窗外的风景都带着故事;老年群体也有专属的康养专列,慢腾腾地晃过山水间,既能散心有没有旅途的辛苦,比在家待着还舒坦。
前几天庐山站开出的那趟球迷专列就挺有意思,一千多个九江队的粉丝挤在G9813次列车上,有人举着应援牌,有人扯着嗓子唱歌,一路热热闹闹去上饶加油,车厢里的呐喊声差点盖过了铁轨的轰隆。
走得顺不顺心,都体现在每一处小小的细节里。上海南站的“汇悦读”书房就挺正好开在了人们的心坎上,候车的时候进去翻两页书,仿佛不觉得自己是在等车,也便没有等车候车的焦虑了。武汉的车站外,公交和地铁接驳方便通畅,人们下了火车就能搭乘上自己想乘坐的便捷交通去往自己的目的地;成都地区的铁路工人顶着大太阳检查电线,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安全帽绳往下淌,本着保障旅客出行安全的原则,再苦再累也要认真负责;鄂尔多斯站的服务台里,藿香正气水和清凉油总摆得整整齐齐,暑气磨人,如果有旅客觉得头晕中暑,方便随时拿来使用。
暑运就像块试金石,能看得出铁路部门是真正把旅客装在心里了。从调图到专列按需安排,再到一个小小的急救箱、一个会心的微笑……处处都透着实在。这火热的八月里,那些延伸向远方的铁轨,不仅能载着人往前走,更能载着过日子的盼头,在大地上画出一行行前行的脚印。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丁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