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宿蚌城际铺轨启动,皖北“任督二脉”打通
近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高铁站内,随着作业人员操作着本邻双线铺轨机,将首对500米长钢轨平稳铺设在无砟轨道上,新建淮北至宿州至蚌埠城际铁路(简称淮宿蚌城际铁路)铺轨施工正式启动。
淮宿蚌城际铁路是一条以区域城际功能为主,兼顾路网功能的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将成为皖北城市群连接合肥都市圈及沪宁杭等地区的便捷通道,对于完善区域城际快速铁路网布局,促进皖北城市群与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淮宿蚌三市虽都已步入高铁时代,但其通达性、运行效率仍有诸多不足。例如淮北前往中心城市合肥和南京,需要“南辕北辙”,北上徐州之后再南下;宿州的高铁站不少,但是均是在郊区,最近的宿州东站距离市区也有30公里左右。淮宿蚌城际建成后一举打通淮北—宿州—蚌埠的“任督二脉”,北连郑徐、南接京沪,形成皖北与合肥、南京“1小时生活圈”,新建的宿州西站离市区不到5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再从宏观角度来看,京沪高铁徐蚌段饱和度已逼近80%,新线投运后可极大缓解了京沪正线的压力。
速度革命只是序章,产业蝶变才是高潮。淮宿蚌开通后,将会方便区域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加速皖北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的深度融合。以固镇县为例,该县聚焦生物基新材料,奋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仅2023年,全县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1.0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34.5%。生物基作为高技术产业,需要高质量人才支撑。当地与中科大、上海交大、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固镇南站开通后,将终结固镇县“零高铁”的历史,生物基材料产业能够深度融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实现“研发在合肥、生产在固镇”的飞地模式,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文旅的化学反应更为绚烂。隋唐运河古镇的青石板路刚刚被晨露打湿,从合肥出发的游客已抵达淮北;下午就能在宿州新汴河景区看一场泗州戏,晚上住进蚌埠龙子湖畔的民宿,第二天一早再乘高铁返程。高铁把“三日游”压缩成“一日游”,可以让游客能少花些时间在路上,多些精力体验风景,既提升了游客的旅行体验,更能放大游客的消费密度。根据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规划(2023—2027年)显示,至2027年皖北地区要实现旅游接待人次2.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700亿元。
铁轨延伸之处,资本、技术、人才、文化沿着同一节拍流动。我们期待淮宿蚌铁路建成通车的那一天,皖北能与长三角共享同一条时间轴,成为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上最滚烫的一抹亮色。
(来源:中国网 作者:席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