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通天下物畅其流 创新为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近日,山东青岛港大港港区图定班列正式开行一周年。从“起步探索”走向“规模化增长”,目前已累计发运14578标准箱,覆盖中亚五国,成为青岛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靓丽名片,也成为青岛连接中亚的现代化物流通道。
炎炎夏日,郁郁葱葱。一列货物列车行驶在齐鲁大地上。李峰 摄
创新发展“展”示新动力。从“传统码头”到“枢纽中转”,青岛港不断探索海铁联运转型新路,跑出“老港口”焕新升级的加速度。这是国铁济南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铁路现代物流提效建设,加快推进货运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范例。青岛港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CEP协议签署叠加机遇,依托“集装箱+铁路”物流模式,构建起“港铁联动、通关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联合海关、铁路、场站、船公司等单位“人、车、箱、单、物”多维衔接,助推青岛港成为面向中亚市场的重要出海门户和物流通道节点。
信息互联“联”出高效率。近年来,国铁济南局深入落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不断创新思维。他们开展跨局协作,联合国铁郑州局开行,“鲁煤入豫、豫焦入鲁”重去重回班列。河南顺城焦化公司从山东兖矿能源集团等煤炭企业采购焦煤吨,向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冶炼企业出售焦炭,公转铁潜力显著。去程运煤、回程载焦的循环模式给车厢办理了往返表,山东的煤炭到达河南,河南的焦炭返回山东,实现车辆利用率翻倍,物流成本大幅下降。
数据融合“合”出创大动能。鲁煤入豫豫焦入鲁是创新营销和信息互联为货运上量增添的“动力引擎”。黄海之畔,海风习习。在东方太阳岛之称的日照,日照站和日照港联合成立的全国铁路第一家路港集疏运指挥中心,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产、供、运、购、销全链条物流产品,实现站港调度、岗位班制、生产组织、协同营销“四位一体”,构建“思路互通、信息共享、流程共建、效率共促”的综合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又可称为港口集疏运的“最强大脑”。
智能场站“站”上新高度。近年来,国铁济南局货运部组织济南铁路物流中心积极建设兖州北站货场“智能场站”,对场站作业系统进行整体重构再造,在全路最先一批推广应用铁路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打破了各业务板块间的信息壁垒,推动集装箱进出作业自动化、吊装箱作业自动化、箱区箱位管理精准化,实现线上预约、自动验放、自助称重、箱位管理等货物运输智慧功能,“客在家中坐、畅运天下货”逐步成为现实,生产流程明显缩短,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货通天下,物畅其流。通过海铁联运、重去重回、智能场站等建设,着眼提高新质生产力,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货运增运提效注入强劲新动能,创新为发展插上腾飞之翼,越来越多的“山东制造”“中国制造”通达九州、链接全球、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