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丝路”再织“中国-东盟”共赢梦
奔驰的列车呼啸而过,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汇——从滇越铁路的汽笛轰鸣,到中老铁路的动车飞驰,中国与东南亚的“钢轨情缘”已延续百年。这条跨越世纪的交通动脉,正以全新姿态串起中国——东盟25亿人的“朋友圈”,让“山水相连、血脉相亲”的邻里情谊焕发时代光彩。
钢铁丝路催生发展的“加速器”。从云南昆明到老挝万象,中老铁路让“朝发夕至”成为现实;印尼雅万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改写东南亚交通史。这些项目的背后,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钢铁丝路大幅降低了区域物流成本,老挝的橡胶、泰国的榴莲、越南的电子产品通过铁路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元件也源源不断输往东盟。今年上半年,中越班列已发1.8万标箱,同比增长283%,钢铁丝路功不可没。
民心相通架起友谊的“连心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带动了人文交流的“软联通”,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通后,东南亚游客坐着高铁来中国看雪山、逛古城、品美食,中国旅客则南下感受吴哥窟的沧桑、琅勃拉邦的风情。铁路沿线城市因“路”而兴,旅游、教育、文化合作日益紧密。在2025年“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中,马来西亚学者在非遗体验环节评价:“这条丝路让东盟民众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非威胁。”钢铁丝路延伸方向串起游客的笑容,一座座友谊的“连心桥”正在拔地而起。
合作共赢书写命运的“共同体”。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与东盟以钢铁丝路为纽带,携手打造区域经济新生态。正如疫情期间,中老铁路开通“水果专列”助东盟农产品保供,全年累计运输果蔬超50万吨。而中老铁路老挝段带动沿线11个贫困县脱贫,旅游收入增长300%,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跨境贸易和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中国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将继续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东盟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南方卓然壮大的历史大势中加快亚洲的振兴。
钢铁丝路,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先声。它始于百年前红河峡谷的米轨,成于新时代命运与共的实践。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联接,更是文明互鉴的纽带——就像铁道旁并生的咖啡树与普洱茶,共酿醇香。
(来源:中国网 作者:付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