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坚守:百年韶关东站托举万人安全转运
8月5日,粤北清远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京广线部分列车出现停运折返,多趟普速列车乘客在韶关东站向高铁转运。在这场与风雨的较量中,韶关东站——这座历经百年的铁路老站再次彰显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2025年8月5日,党员志愿者在韶关东站站台引导旅客有序出站。李忠楠 摄
险情就是命令!韶关东站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车间主任潘治民与包保干部靠前指挥,休班党团员主动请缨,18名骨干组成的转运突击队迅速集结。与此同时,车站第一时间与地方政府联动,韶关市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公交公司等部门快速响应,调集转运车辆,一场万人安全转运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2025年8月5日,韶关东站工作人员帮扶重点旅客出站。李忠楠 摄
暴雨中,工作人员们的身影穿梭于站台与广场之间。后勤班组汽车司机李玉洪化身“移动雨棚”,在滂沱大雨中一趟趟往返接送旅客,将雨伞坚定地倾向旅客头顶,全然不顾自己的制服衬衣早已湿透紧贴脊背;青年党员梁小兰在湿滑的站台与地道间不知疲倦地来回奔跑,一遍遍嘶哑着提醒转运旅客“小心脚下、注意台阶”,全然不顾自己的声音已近失声;售票值班员、青年党员卢林闻令而动,立即带领休班售票员火速加开窗口,十指翻飞,全力为焦急的旅客办理退票改签;综控值班员周思琪与各次列车长保持高频沟通,车内人数、重点旅客需求、列车补给情况……她一一清晰记录,确保信息无缝流转;广播员张玲莉与信号楼密切沟通了解列车运行计划、股道运用及作业联控细节,及时、准确地更新着对外显示屏上的信息。
虽然他们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必须确保每一位旅客安全抵达!”12时30分,首批转运大巴抵达站前广场。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有序引导下,旅客们分批登车,前往高铁站继续旅程。
暴雨如注,但转运现场忙而不乱。这一群在暴雨中坚守的身影,从午间忙碌到日暮。当站内渐渐恢复秩序,他们才猛然想起被遗忘在角落的午饭早已冰凉,而晚饭时间也已悄然过去。
2025年8月5日,韶关东站工作人员在雨中引导旅客安全转运至高铁站。李忠楠 摄
“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连连道谢。站台上,许多旅客自发向浑身湿透的铁路职工竖起大拇指。18时23分,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最终交出了圆满答卷:通过279趟转运大巴,10970名旅客全部安全转送至高铁站,实现了普速列车与高铁的无缝衔接。
始建于1916年的韶关东站,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站舍会老去,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在这场暴雨中,这座百年老站再次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铁路人的坚守与奉献永不褪色。
风雨无情,铁路有爱。在万里铁道线上,还有无数像韶关东站这样的“小站大担当”,它们或许没有现代化的站房,没有川流不息的人潮,但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它们永远是旅客最坚实的依靠。正如钢轨延伸的方向,中国铁路的承诺始终向前——人民的需要在哪里,铁路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芊钎 李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