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硬联通”催化区域“软融合”
今年上半年,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超300万吨,货值超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38.5%,货运量与货运值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进口农食产品货值达42.7亿元,同比增长35%。1035公里的“钢铁巨龙”,正以日均超2000吨热带水果运输量,彰显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蓬勃活力,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能。
双向奔流的经贸新动脉。中老铁路跨境货流呈现“双引擎”驱动特征,一方面,东南亚榴莲、山竹等生鲜产品通过冷链专列涌入中国市场,运输时效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云南温带果蔬、高端机电产品加速南下,出口量逐年增长。目前跨境商品种类已拓展至3000余种,涵盖矿产、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多元领域。互补性流通满足双方市场需求,重塑了区域产业链分工:老挝铁矿石、泰国榴莲依托铁路打开新销路,中国制造的智能家电借道东南亚走入千家万户。
创新驱动下的物流革命。货运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运输模式的系统性革新。“澜湄快线”累计开行超2000列,并与“沪滇·澜湄线”等定制班列形成产品矩阵,实现精准物流配送。此外,“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体系,将老挝商品至欧洲的运输时间压缩至15天,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再者,磨憨口岸应用5G和北斗技术打造智慧货场,跨境通关耗时从数十小时缩短至5小时内,数字化装卸系统使跨境物流效率迈入“小时级”时代。
开放格局下的区域协同。这条黄金通道正从运输动脉升级为区域协同发展平台。昆明依托铁路枢纽地位,加速构建辐射东盟、衔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陆港集结中心。“铁路+园区+产业”融合模式吸引71家企业落户沿线,形成超7亿元授信规模的经济生态圈。政策协同也同步深化:中泰互免签证带动跨境客流增长,磨憨口岸春运期间出入境游客激增,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相互促进。随着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拓展,中老铁路将推动中国—东盟合作从商品贸易向产业链深度整合跃升。
轨道延伸之处,繁荣随之生长。中老铁路以6000万吨货运总量的实绩,诠释了“硬联通”如何催化区域“软融合”。如今,这条国际大通道已成为共享发展红利的典范,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写下生动注脚。展望未来,随着智慧化升级与产业深度融合,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正加速展开。
(来源:中国网 作者: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