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莫把高铁车厢当成“私人写字楼”
近日,一位网友发帖称,在乘坐高铁时,遇见一位“大佬”,从早上八点半上车后,除去中午用餐休息外,不间断地打电话,听取下属汇报并指导工作,自己被迫“旁听”了七个多小时。该事件一经发出,便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在如今“惜时如金”的快时代,有“大佬”需要在高铁上听取汇报和指导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高铁车厢这一密闭、公共的场所,保持良好的车厢环境,这是基本常识和道德要求。不顾他人感受,把高铁车厢当作私人写字楼,在里面长时间、大音量通话,无疑会严重影响其他乘客的休息和乘车体验,与自己“大佬”的形象也格格不入。
打开“岁月史书”,我们不难发现该事件绝非偶发。2023年5月,在D2928次动车,一位男乘客高声打电话,隔壁女子提醒声音小点,反而被男乘客怼了一顿。近日,福建厦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多名大妈在车厢内跳舞并大声喧哗,列车员多次劝阻之后亦是无果。当“中国速度”成为国家名片时,部分人的文明程度显然没跟得上,把高铁这一公共空间,当作自家的写字楼,肆意妄为。
面对这种情况,铁路工作人员也很无奈。相关规定并没有专门针对旅客在车厢内长时间通话或禁止打电话的强制性条款。这意味着,从法律角度来看,乘客在车厢内随意打电话本身并不违规,工作人员也只能选择去劝告、调解,最终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该乘客的自觉性。
为此,铁路部门近年来在京沪、京广、成渝等多条高铁线路上推出了“静音车厢”服务。旅客可在购票时通过12306平台自愿选择。进入“静音车厢”的旅客,需遵守特定的“静音”约定。对于违反静音规定的旅客,乘务员会进行劝阻;若多次劝阻无效,工作人员也会采取“强制措施”,引导乘客前往非静音车厢等。
但是,目前“静音车厢”仅在部分高铁线路的部分车次上试点推行,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有需求的旅客。就算有“静音车厢”,最后车厢环境好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每位普通乘客身上。所以,当我拿起手机的时候,不妨多提醒自己一下,这是在公共场所;不妨多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是车厢内其他乘客呢?
当然,谁都有个急事,在车厢里打电话并无不可之处。我们自觉把声音轻些,或者多走两步去车厢连接处,做到尽量不影响他人,做个守规则、守公德的人,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文明的出行环境,下次自己想在车上美美睡上一觉时,也能享受到“静静”的旅程。
(来源:中国网 作者:席忠翔 原题:莫把高铁车厢当成私人写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