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型钢轨“远征”,续写海铁联运发展新篇
日前,在国铁沈阳局灵山站内,满载346吨36米、60米超长特型钢轨的列车首驶向渤海之滨鲅鱼圈北站。这些钢铁将在鲅鱼圈北站,后经由营口港“换乘”轮船,开启奔赴南非的壮阔航程,标志着全国首例特型钢轨海铁联运试验成功。
鞍钢集团此次出口的18.2万吨特型钢轨,规格特殊、批量庞大、时效要求高,是对物流能力的一次考验。作为以“物流总包”的形式承揽鞍钢全年3400万吨货物物流服务的合作伙伴——国铁沈阳局联合多家科研单位组建专项团队,通过精密测试与创新装载加固方案,为钢铁巨物找到安全“行走”的平衡点。这超常规尺寸的钢轨,其运输本身即是一道复杂方程,求解过程正是中国物流在技术攻关上的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客户需求,整合技术资源,优化运输组织,使铁路物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血脉。当“物流总包”模式为鞍钢集团降本增效、拓展国际市场赋能助力,铁路物流自身的价值疆界亦随之扩展。
这批钢铁脊梁最终将铺设在非洲大陆,成为“一带一路”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有力见证。老工业基地的转身,正藏在每根钢轨的运输方案里。国铁企业站在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高度,服务重点企业,正是以现代物流为杠杆,撬动区域经济在稳定供应链中焕发新生。物流强韧度的提升,是国家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基石,当百米钢轨在渤海湾完成海铁切换时,中国制造的供应链韧性正在钢轨的延伸中淬炼成型。
特型钢轨的远征,不仅是对物理空间阻隔的跨越,更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所丈量的,不仅是轨道长度或地理距离,更是中国制造远征世界市场的能力尺度。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制造”的远征故事在物流智慧持续创新的护航下不断书写,每一根特型钢轨的破浪前行,都刻下中国制造与物流共赴未来的坚实足印。
(来源:中国网 作者:袁军 赵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