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旅游列车,破解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5-07-29 15:4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当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游客需求愈发多元的时代浪潮中,山东文旅领域涌现出两颗璀璨的“明星”——齐鲁一号和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它们宛如灵动的纽带,巧妙地将山东丰富的文旅资源紧密相连,为游客开启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旅程,更为山东地方文旅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

精心铺就文旅融合之路。齐鲁一号的线路规划堪称一绝,它宛如一条闪耀的丝带,巧妙地串联起山东11个市的22个站点,将济南的清泉潺潺、曲阜的儒风古韵、青岛的碧海蓝天、烟台的仙境缥缈等齐鲁大地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一一串联起来。无论是痴迷于历史文化,一心探寻孔庙千年文脉的学者,还是钟情于自然风光,渴望领略泰山雄伟壮阔的旅人,亦或是执着于美食探寻,期待品尝地道鲁菜佳肴的“吃货”,齐鲁一号都能精准满足他们的需求,让游客在一趟旅程中便能尽情饱览齐鲁大地的多元魅力。

泰山黄河号同样毫不逊色,它自泰山站出发,沿着辛泰铁路一路前行,停靠莱芜东、源迁、南仇、桓台、博兴等站点,最终抵达东营站。这条线路意义非凡,它成功结束了泰安与东营之间无直达列车的历史,将泰山风景名胜区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这两个5A级景区直接相连。游客乘坐这趟列车,既能欣赏到泰山的巍峨雄姿,感受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又能领略黄河入海口的波澜壮阔与独特生态景观,实现了从巍峨高山到滔滔大河的奇妙跨越,在空间维度上实现了“山河相连”,在旅游体验上达成了“资源互补”。

打造移动的文化艺术殿堂。走进齐鲁一号的车厢,仿佛踏入了一个流动的文化艺术宝库。车厢内部以“一车一城”为精妙主题进行布局,每一节车厢都巧妙融入了对应城市的特色文化元素。日照车厢以海洋为主题,车窗上装饰着精美的海洋生物贴纸,座椅头枕上印着日照的标志性景点,让乘客仿佛置身于湛蓝的海洋世界;淄博车厢则充满了浓郁的工业风与烧烤文化气息,车厢内张贴着充满烟火气的淄博烧烤宣传海报,未到淄博,游客便已提前感受到那热烈的氛围。这种别具匠心的设计,让游客在旅途中如同置身于一座座移动的文化博物馆,每一段行程都成为一次与齐鲁文化的深度对话。

泰山黄河号的车厢也独具特色,同样融入了大量与沿线城市相关的文化元素。在列车上,乘客可以欣赏到展示泰山文化的精美书画作品,领略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品尝到泰安的特色美食泰山煎饼以及东营的鲜美海鲜等。列车通过多种方式,将泰山文化的雄浑厚重与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生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在旅途中充分感受到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

贴心服务铸就优质旅游体验。在服务方面,齐鲁一号和泰山黄河号都下足了功夫。它们均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贴心服务,让游客的出行变得轻松愉悦、便捷无忧。餐车里,鲁菜经典与各地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满足游客挑剔的味蕾;娱乐车厢内,茶室、棋牌室、书吧等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两车还都特别注重适老化设计,扶手、防滑地毯、坐便器扶手等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对老年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

泰山黄河号还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服务。车票不仅可以乘车,还兼具沿途旅游景点“打折券”的功能,为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例如,游客到达泰山后,可凭借车票享受“泰山+”慧游套票的优惠。此外,列车还会邀请地方文创企业上车展示展销,组织文艺表演等活动,为游客的旅途增添更多欢乐与惊喜。 推动地方文旅经济腾飞。从经济层面来看,齐鲁一号和泰山黄河号的开通均产生了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它们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威海为例,齐鲁一号开通后,当地景区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显著增长,餐饮、民宿等相关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泰山黄河号开通后,也给泰安和东营两地带来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消费。泰安发放30万元“乐游泰山”惠民消费券,16家景区推出折扣优惠,26家星级饭店推出共93项优惠;东营也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同时,两车推出的“车票+景区+酒店”联动优惠,让游客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进一步激发了旅游消费热情。

在文化传承方面,两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车厢内丰富的非遗展示、生动的文化讲解、有趣的互动体验等活动,让齐鲁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姿态呈现在游客面前。游客在旅途中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鲁绣、品尝到地道的德州扒鸡,还能亲身参与到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中,亲身体验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齐鲁文化在移动中得以传承和弘扬,也让更多的游客成为齐鲁文化的传播者。

齐鲁一号和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的出现,是山东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好客山东”品牌形象的有力彰显。它们以创新的交通与文旅融合模式,成功破解了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游客提供了便捷、丰富的旅游体验;以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了“修一条路、串一片景、兴一方业、富一村人”的美好愿景。相信在未来,它们将继续承载着游客对“诗与远方”的无限向往,推动山东文旅产业迈向新的高峰,让“好客山东”的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明华)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