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原高铁: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图)
当驼铃古道的回声还在耳畔,钢铁长龙已穿山越岭。7月22日至23日,由山西省委网信办、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发现最美铁路•‘晋情’畅游集大原”网络宣传活动成功举办。集大原高铁开通200余天,不仅重塑了山西北部的交通版图,更以“高铁+文旅”的模式,让西口古道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条高铁,激活一片山河。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集大原高铁北接内蒙古、南联雄安新区,填补了内蒙古中西部与山西省之间无直通高速铁路的空白,使得从呼和浩特至太原的时间由过去的9.5小时大幅缩短至约2.5小时,大同至太原也实现了1.5小时内通达。这不仅极大地便利了沿线民众的出行,更为促进“晋蒙”两省区经济文化交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强华北地区与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国各地的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
“高铁+文旅”释放乘数效应。从云冈石窟的千年佛韵到雁门关的边塞雄风,从应县木塔的匠心独运到金沙滩的古战场传奇,这条309公里的钢铁动脉,正将散落的文明瑰宝串珠成链,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2025年上半年,代县5A级景区雁门关接待游客量达71.69万人次 应县木塔景区在“五一”假期的游客量同比增长近50%。铁路部门还顺势推出了“雁门关号”“应县木塔号”等文化主题冠名列车,成为流动的城市名片 。
此外,车站内旅游集散中心、景区直通车等配套服务,让“落地即畅游”成为现实;朔州东站的“朔风古韵”服务品牌、雁门关站的“无缝衔接”咨询台,则用精细化服务诠释三晋人民的热情。在交通网“硬联通”与服务链“软衔接”的双轮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过客”变为“留客”。
从“走西口”的驼铃古道,到“复兴号”的风驰电掣,集大原高铁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发展线、民生线、文化线。它让西口古道的沧桑与高铁时代的活力交相辉映,也让“山西故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被看见、被听见、被记住。未来,随着集大原高铁的持续赋能,山西北部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中国网 作者:席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