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彝乡“慢火车”:不止出行 更是生活与希望

2025-07-14 14:3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7月10日,牵引成昆“慢火车”12年的SS3型5151“共青团号”机车于西昌南站光荣退役。

12年的牵引历程背后,是成昆铁路上“慢火车”从未改变的民生担当。它用不疾不徐的节奏,载起了沿线百姓的出行路、生计路,更铺就了一条连接城乡、传递温暖的“幸福线”。机车两侧“彝路通达、畅行成昆”八个大字,不仅是一条铁路的承诺,更是半个多世纪里民生与发展的见证。

“慢火车”的贡献,首先在于它是沿线百姓“离不开的出行依靠”。自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以来,5633/5634、5619/5620次列车从未间断。在高铁飞驰的时代,它们依旧保持着低廉的票价、密集的站点,深入大山深处、彝家村寨。对山里的孩子来说,这是求学路上的“校车”;对年迈的老人来说,这是进城就医的“救护车”;对赶集的村民来说,这是打通产销的“便民车”。正是这份“慢”,填补了山区公共交通的空白,让最偏远的角落也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更重要的是,“慢火车”是沿线群众的“生计引擎”。车厢里常常堆满了村民的农产品,新鲜的蔬菜、核桃、花椒,甚至还有活禽家畜。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货物,通过“慢火车”运出山沟,走进城市的菜市场;而城里的化肥、种子、日用品,又随着列车回到乡村。它像一条流动的“供应链”,让山区的资源与外界的市场相连,帮村民们鼓起了腰包,也让乡村振兴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

5151“共青团号”的12年牵引,是“慢火车”精神的延续。它或许没有高铁的速度与光鲜,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交通为民”的本质。在追求效率的时代,“慢火车”的存在,是对公平与普惠的坚守,它让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共享交通发展的红利。

如今,这台功勋机车即将告别,但“彝路通达、畅行成昆”的承诺不会褪色。发展的温度,仰赖于不弃微末、解决问题的实功。随着机车退役,“共青团号”青年班组将用成昆线仅余的5台SS3机车及新车型继续守护成昆“慢火车”,助力乡村振兴。“慢火车”留下艰苦奋斗的火种,留下方便乡亲的交通工具,也为中国乡镇留下旅游纪念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慢火车”的贡献,早已超越了交通本身,它是连接城乡的情感纽带,是乡村振兴的助力者,更是民生温度的生动注脚。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智慧,正是“慢火车”留给时代的宝贵财富。 

(来源:中国网 作者:姚洪)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