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中国高铁以“开放”姿态为全球合作注入动能

2025-07-11 10:5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10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彼时会场内外的热议仍在延续。这场汇聚了60多个国家智慧的高铁盛会,不仅是全球高铁技术的“成果展”,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了高速铁路如何重塑人类的出行方式与文明进程——而中国,正站在这场铁路变革的潮头,以开放姿态为全球合作注入动能。

作为世界铁路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盛会之一,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每2- 3年举办一届,已成为全球高铁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大会选址北京,不仅是对中国高铁发展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中国高铁在全球舞台上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契机。自1964年日本开通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高铁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而中国高铁,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的奇迹。

短短三天的议程里,“速度”与“温度”成为高频词。从日本新干线的历史经验到欧洲高铁的跨国协同,从非洲铁路的建设愿景再到东南亚的互联互通规划,各国与会代表的讨论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如何让高铁技术更普惠、更可持续,更便捷。此时,中国高铁的实践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从复兴号CR450动车组实现“更快更稳”的技术突破,到智能调度系统让中国大陆4.8万公里高铁网高效运转;从雪域高原的耐寒列车到沿海地区的抗风设计,中国用覆盖多元化场景的技术方案,证明了高铁不仅是“速度机器”,更是适配不同国情的“民生工程”,高铁不再是遥不可及,它已经深深走入了每一位国人的生活里。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会中与其他各国代表签署的一系列合作文件,让“高铁外交”有了新注解。雅万高铁让东南亚迈入“高铁时代”,中老铁路成为连接中老的“幸福路”,这些项目早已超越了工程本身,成为促进经贸往来、拉近人文距离的黄金纽带。正如一位欧洲代表在发言中所说:“中国高铁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输出,更在于它带来了‘共建共享’的理念——铁路不是某国的‘独奏曲’,而应是全球的‘交响乐’。”

如今,全球高铁总里程已突破6万公里,每一条新建线路的延伸,都在缩短着城市的距离、拓宽着发展的空间。世界高速铁路大会虽已落幕,但它留下的,是各国对“更美好出行”的共识,是技术创新的接力棒,更是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的默契。高铁必将成为推动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引擎,中国将以高铁作为纽带,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全球铁路事业的繁荣发展,让高速铁路这一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来源:中国网 作者:赵振皓 原题:高铁大会落幕,中国力量再显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