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穿云降万亿元:铁路货运破局成本攻坚战
去年11月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力争分别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当“降本”成为国家战略关键词,铁路货运以物流总包重塑角色、“一单制”打通梗阻、金融创新激活血脉的“三连击”,正在改变中国物流的游戏规则。
第一箭:从“站到站”到“门到门”:物流总包再造新动脉。在包头铁路物流中心,包钢集团的卷钢从出厂到装车,全程由铁路方面统筹调度,厂内货车停留时间压缩至23.7小时。签订3150万吨物流总包合同后,铁路方面已从单纯承运人升级为企业的“供应链规划师”。这种模式正在全国复制:广铁集团定制班列郴州—南沙港海铁联运班列,为光伏企业产品出口提供物流全链条整体服务,运输成本降低15%;乌鲁木齐局与煤炭企业“一对一”签约,疆煤外运量突破8000万吨;中粮米业采用铁路托盘运输后,五常大米装卸时间缩短66%,年增3万吨市场投放量。国铁集团数据显示,前5月共签订物流总包合同655个,合同运量9.79亿吨。角色转变的背后,是铁路货运从“站到站”向“门到门”的服务跃迁,更是把国家给的铁路转型政策,变成真金白银的降本红利。
第二箭: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多式联运激活新流速。株洲货运站内,“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装载发往非洲的新能源汽车,株洲至广州的运输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20小时,单箱成本直降2500元。这场效率革命的密钥,正是“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贯通”的创新机制。在东北,首趟“一单制”铁海快线班列从富锦站直抵营口港,淀粉货主不再需要分别对接铁路、港口、船公司,数据共享让班列与班轮排期无缝咬合,运输效率提升40%。更深刻的变革在长江流域上演。武汉至成都的“翻坝”铁水联运班列,将铜尾渣经枝城港铁路转运,较传统水运节省7天时间,成本下降30%。当“一箱到底”在济宁港航铁水联运中落地,每列节约成本1.2万元的实效,印证着国家物流枢纽“硬联通”与规则“软联通”的共振之力。
第三箭:从“融资关”到“信贷通”:机制创新培育新生态。长期以来,中小物流企业垫资压力大、融资门槛高的痛点,如今被运费贷精准化解。依托铁路“运费贷”,货主无需提供传统抵押担保,凭借自身的铁路货运历史数据,即可7×24小时随时申请贷款,实现融资申请、授信审批和单笔放款全流程线上化。该产品以铁路运单为信用凭证,其价值超越降本本身——更通过运输量与信贷额度绑定,构建“运量增长→授信扩容→服务升级”的飞轮效应。在这一进程中,银行拓展客源、企业降低风险、铁路增放运量,三方共赢激发市场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以铁路“运费贷”为基础衍生的一系列尝试举措,正不断拓展铁路物流金融应用场景。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当重庆试点“铁路快通+车边直提”组合拳,当株洲“湘粤非”班列优化中国—东盟国际物流通道,当运费贷惠及千家中小物流企业——这些分散的星火,正汇聚成国家战略的燎原之势。铁路货运的“三招破局”,恰是国家降本战略的关键支撑。下一程,随着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加速成型,“轨道上的中国”不仅将引领实体经济穿越成本高压,更将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钢铁脊梁。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陈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