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服务的“加减法”密码:以精细之变提升
6月7日0时起,铁路部门对南京、南昌、广州南、上海虹桥、石家庄、济南等99个车站的火车票起售时间进行优化调整,将起售时间间隔由30分钟压缩至15分钟,起售时间点由21个增加至41个。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成都东、贵阳、乐山等8个车站位列其中。
7月3日,动车司机在新成昆铁路成都南站等待接车。姚春华 摄
这场看似微小的“时间校准”,实则是中国铁路持续深化服务改革、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的生动实践,其背后蕴藏着精准高效的“加减法”智慧。
时间“减”间隔,效率“加”动能。 本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大幅压缩起售时间间隔,并显著增加覆盖时段,编织了更细密的购票时段网格。以成都东站为例,从过去的单一放票点变为多点位、高频次释放票额。这种“化整为零”的策略,巧妙地将瞬时涌入的海量购票需求分散到多个压力较小的时段,有效缓解了系统峰值压力。此举并非孤例,它与此前春运试点的购票信息预填功能(允许旅客提前16天预付票款、系统自动抢票)深度协同。起售时间的精细化,为智能化购票提供了精准的“时间锚点”,实现了技术赋能与规则优化的协同增效,有效化解了旅客的“时间焦虑”,推动购票行为从“争分夺秒”转向“有序规划”。
枢纽“减”负担,网络“加”协同。 作为西南路网核心枢纽,成都东站起售时间的优化具有显著的示范和辐射效应,进一步提升了运力资源与旅客需求在时空上的匹配效率,实现了路网整体运行效能的提升。通过多点分散放票,不仅有效缓解了核心枢纽自身的瞬时系统压力,更通过“削峰填谷”,引导周边乐山、宜宾西等旅游热点车站的购票需求更趋均衡释放,优化了区域购票环境。在春运等高峰时段,铁路部门还辅以延长动车组开行轮次、加开夜间动车等措施,重点强化川青铁路、新成昆铁路等热门线路的供给能力。这种“以点带面”的调整策略,与动态灵活的运力调配体系紧密结合,共同提升路网协同效能。
流程“减”繁冗,体验“加”温度。 服务升级的落脚点,始终是旅客的获得感。此次调整同步强化了信息透明度与操作便捷性。铁路12306官网、APP及车站公告等多渠道清晰发布起售时间,并与预填功能无缝衔接:旅客可提前选定车次、填好信息,开售瞬间即可一键提交,大大简化了购票的最后一步操作,切实降低了复杂度。而急客通道的设立(在成都东、绵阳等53个车站为开车前15分钟内的旅客提供优先安检服务)、学生票优惠区间在线灵活修改免去线下盖章环节等贴心举措,则精准回应了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这些看似细微的流程“减法”和服务“加法”,共同勾勒出“以旅客为中心”的清晰服务图景,使便捷、高效、温暖成为铁路出行的显著特征。
从购票预填试点到此次起售时间精细调整,每一次微调,每一处优化,都指向让千万旅客“说走就走”的朴素愿望。中国铁路的“速度”与“温度”,必将在旅客更美好的出行体验中持续绽放光彩。
(来源:中国网 作者:胡轩皓 刘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