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格库新脉动:南疆直抵山城的民生交响(图)

2025-07-04 16:5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1日19时30分,喀什站汽笛长鸣,K4532次列车缓缓驶出,载着南疆的期盼与山城的热情,踏上横跨五省区的漫漫征途。格库铁路这条横贯西北的钢铁动脉,首次以客运专线的姿态,将新疆南疆与川渝大地紧密相连,终结了南疆群众赴川渝需绕行吐鲁番的历史,为西部交通版图注入全新动能。

破局地理阻隔:57小时的时空革命

格库铁路自2020年全线贯通以来,始终以货运通道的角色默默支撑着西部经济。此次客运列车的开通,标志着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干线(穿越阿尔金山与罗布泊无人区)正式升级为客货双驱的“黄金走廊”。数据显示,此前南疆群众赴川渝需经兰新铁路绕行75小时以上,途中需多次换乘,行李搬运繁琐,行程充满不确定性。而新线路通过格库铁路直连青藏线、兰渝线,单程节省18小时,直达列车免去中转换乘的周折,让旅途更加从容。对于暑期返乡学生、异地务工群体而言,这不仅是时间的缩短,更是出行体验的质的飞跃。

激活经济血脉:从物流走廊到资源纽带

格库铁路的客运激活,本质上是对民生需求的深度响应。这条曾承担煤炭、棉花等大宗货物运输的干线,如今正成为西部内陆经济协作的实体纽带。在若羌县,冷链专列将红枣直供长三角,果农年收入增长近4倍,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米兰古城遗址旁的自驾游营地串联起时令水果采摘、特色旅游点位,吸引着八方来客。楼兰博物馆针对内地游客调整开馆时间,与茫崖景区实现预约折扣互通,文旅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当K4532次列车载着南疆的核桃、巴旦木驶向重庆火锅的烟火气,双向流通的不仅是商品,更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密码,为西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浇筑团结之桥:57小时的文明对话

列车穿越的不仅是地理屏障,更是文化的交融场域。车厢内,便携式制氧机与多语言服务保障着各族旅客的舒适体验,让每一位乘客都能感受到贴心的关怀;“天山雪莲”热线与适老化设施,让老人、孩童都能找到归属感,在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当维吾尔族大叔的弹拨尔与重庆妹儿的川江号子在餐车相遇,当求学的行囊与经商的货样共存于行李架,这条钢铁纽带早已超越交通功能,成为民族团结的流动课堂。7月1日至6日客流高峰期间,列车上座率预计超100%,其中既有首次探望山城孙辈的南疆老人,也有慕名前往喀什古城的川渝摄影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汇聚,共同书写着团结友爱的动人篇章。

运输纵深延伸:从交通线到发展轴

格库铁路客运的开通,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具象实践。它使南疆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距离从“地理相邻”迈向“发展相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增添关键拼图。当列车驶过茫崖的翡翠湖、德令哈的太阳城、广元的剑门关,五省区的旅游资源得以串联,形成“早食红枣晚吃火锅”的跨区域文旅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更深远的是,这种双向流动将吸引川渝的技术、资金进入南疆,助力当地产业升级,推动西部形成“东产西送、西特东销”的循环体系,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驼铃古道到钢铁通衢,K4532次列车的鸣笛声,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铿锵回响。当57小时的旅程将天山雪水与长江波涛连为一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铁路的客运首秀,更是一个民族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起点。这条钢铁纽带,终将载着各族群众的梦想,驶向更加紧密相连、繁荣发展的未来。

(来源:中国网 作者:肖雄 图片:戴昊霖)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