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时评:中欧班列,打造跨里海国际运输新走廊

2025-07-02 16:0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30日,北京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从位于房山区的北京西南金港物流基地发出。104个标准集装箱搭载着货重2300多吨、价值1500多万元的汽车配件、机械设备、书籍等出口产品,驶向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是中欧班列的南通道,铁路、轮渡多式联运的方式相较于传统海运路径更短、稳定性更高。标志着北京国际物流运输取得新突破,是中国与欧洲及中亚地区经贸联系进一步加强的生动写照。

开辟贸易新捷径,缩短运输时长。这条纵贯亚欧的运输动脉以创新联运重塑效率标杆。列车从霍尔果斯出境,经哈萨克斯坦抵里海阿克套港,转轮渡穿越650公里水域后,再由铁路直抵巴库,全程仅需15天左右,而原来的海运需要约50天。凭借多式联运的灵活性,构建起覆盖里海、黑海直至地中海的扇面辐射网:货物从巴库可分拨至土耳其、塞尔维亚等10余国,大幅提升北京企业的国际市场触达力。这条“中间走廊”的贯通,使北京中欧班列体系形成“陆上直达+铁海联运”双轮驱动格局,境外通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增添发展动力。跨里海班列的开通,是房山区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的核心落子。依托这条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通道,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北京智造”产品获得专属出海口,企业跨境运输成本有效降低。2025年以来,房山已新增莫斯科、塔什干等5个直达站点,跨境物流网络实现“多向延伸、海陆互联”,为首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外向型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房山正从物流节点跃升为“枢纽+通道+产业”三位一体的全球供应链支点,推动物流与高端产业深度融合,加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中欧班列布局,提升战略韧性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北京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的启程,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了中国与欧洲及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为各国企业创造了更多机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随着中欧班列网络的不断完善,中欧班列将在促进国际贸易、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蓝超)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