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化作“蜀道畅”见证中国速度
1975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全线通电通车,电力机车呼啸着穿越秦岭天堑,奏响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序曲。五十年风雨兼程,这条曾终结“不与秦塞通人烟”历史的钢铁动脉,不仅让“蜀道难”化作“蜀道畅”,更以自主创新的星火点燃了中国电气化铁路的燎原之势,见证了一个交通大国从艰难启程到领跑世界的壮阔征程。
蜀道天堑中的技术攻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笔下秦岭的险峻,正是宝成铁路建设者面临的真实战场。宝鸡至秦岭仅45公里路段,密集分布着55座桥梁、49座隧道和13处30‰以上陡坡,地形之复杂举世罕见。面对蒸汽机车牵引力不足的困境,1958年以宝凤段为“试验田”的电气化改造率先启动。建设者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魄力,突破技术封锁:用国产钢铝导线替代铜导线,研制吸流变压器-回流线装置解决电磁干扰,更创造性地采用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跳过了国外直流技术的弯路。十七年磨一剑,1975年全线通车时,牵引重量从920吨跃升至2400吨,时速从20公里提至50公里,年运力突破1200万吨,蜀道真正插上“电光之翼”。
薪火相传的电气化基因。宝成铁路不仅是技术突破的丰碑,更是中国电气化人才的摇篮。在宝鸡,新中国首个电力机务段拔地而起,以宝鸡电气化总段为基地的科研团队,孵化出覆盖设计、施工、运维的全链条骨干力量。从“促创干,争一流”的电气化精神发祥,到青藏铁路、京张高铁建设者的精神溯源,一代代建设者在此淬炼的工匠基因,化作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秦岭之巅到世界之轨。以宝成铁路为原点,中国电气化技术已纵横寰宇。截至2024年,全国电气化铁路里程突破12万公里,电化率达75.8%,高铁网规模稳居全球之首。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标准已征服高寒(哈大高铁)、高温高湿(雅万高铁)、高海拔(拉林铁路)等极限环境,智能运维系统实现1300类隐患自动识别。昔日蜀道试验田孕育的“中国方案”,正沿着“一带一路”铺向世界舞台。
五十载电光璀璨,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宝成铁路“多拉快跑”的朴素愿景,到“陆地飞行”的时代华章,一条铁路的进化史正是中国创新精神的缩影。一条大国崛起的自强之路映照着:核心技术化缘不来,唯有以初心为灯、以实干为梯,方能攀登世界之巅。
(来源:中国网 作者:苏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