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全国铁路新图 “铺就”经济高质量发展通途

2025-07-01 01:3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1日起,全国铁路新运行图正式实施,这一涉及13302列旅客列车、23635列货物列车的系统性调整,不仅是对列车数量与线路的综合研判,更是铁路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生动实践,在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通过此次调图精准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民生需求关切以及国际循环畅通等多方面诉求,托举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钢铁脊梁”。

在客运方面,铁路部门精准对接人民出行需求,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此次调图以加开标杆列车、优化产品供给、拓展路网覆盖为核心,致力于优化旅客出行体验。比如,沪昆高铁杭长段每日7时至18时整点时段增开36列标杆列车,上海至长沙、贵阳等中西部城市的旅时压缩超1小时,这一举措不仅大幅缩短了长三角与中西部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更为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人才要素高效流动注入“高铁加速度”,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此外,京哈高铁京沈段新增24列标杆列车,牡丹江、丹东首次开行进京始发终到列车,铁岭、本溪等城市实现进京列车停靠突破。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东北地区进京出京通道能力,成为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黄金纽带”。

在货运方面,铁路部门紧密贴合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客运产品、提质增效。在国内,铁路部门紧密贴合经济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货运班列结构,通过增加跨局货运班列数量,精准优化布局,提升运输效率。例如,新增的龙川北至兴隆场、舵落口至大朗等城际快速班列,以及合肥东至沙岭、南京东至周李庄等多式联运快速班列,填补了关键物流通道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国内物流网络。

在国际方面,铁路部门不断强化国际联运、创新服务模式。中欧班列与中老铁路的提质升级,巩固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以中老铁路为例,“澜湄快线”已然实现常态化开行,榴莲、山竹、芒果等广受欢迎的水果仅需一天即可通过冷链运输直达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新能源、光伏、陶瓷等自主制造的产品也得以实现反向运输,年运输量已经突破12000吨,不断拓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通道。

调图不仅是运力的优化,更是服务理念的革新。铁路12306系统新增在线选座、宠物托运、同车接续等功能。据统计,72条线路推出计次票、定期票,提高了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灵活性;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120个车站实现便捷换乘,92列动车组推出“静音车厢”,84个车站提供在线订餐,从购票到乘车的“一站式”服务更加人性化,站车服务全面提质;针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适老化举措、无障碍设施,让重点旅客出行更有温度;打造“熊猫专列”“丝路梦享号”“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等精品特色线路,激活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扩大内需的“流动窗口”。

铁路调图,调的是线路,谋的是全局,为的是人民。此次调图不仅是铁路运力的大幅扩容,更是发展理念的全面升级。铁路部门通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与民生关切,将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服务等元素深度融合,充分彰显“交通强国”的使命担当,为“流动中国”的蓬勃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来源:中国网 作者:姚可欣)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