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时评:又添新高铁,再增“强引擎”(图)

2025-07-01 00:4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建重庆至厦门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于6月27日开通运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长沙段全线贯通,重庆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可达,旅行时间大幅压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株潭城市群间联系更加紧密,将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时空转换看今朝,基建“硬核”实力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全线贯通,是西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这条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穿越重庆6个区县,三跨乌江,攻克了富水岩溶等复杂地质难题,建成武隆太子坪乌江铁路大桥、白马山隧道等标志性工程。华丽的高铁背后,有着数万建设者历时四年的智慧与汗水,更是中国高铁技术从“追赶”到“领跑”的生动注脚。高铁开通,将重庆至黔江的旅行时间再压缩,彻底打破了武陵山区的地理阻隔,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铺就了“钢铁动脉”。

重塑时空格局,高铁网络重构区域经济版图。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长沙段的全线贯通,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之间新增了一条“3小时经济圈”。重庆至长沙的最快旅行时间从6小时以上压缩至3小时53分,首开的成都至张家界高铁仅需3小时58分。时空压缩效应,直接推动了区域要素的自由流动。“高铁经济”溢出效应,正在重塑西南与中南地区的产业分工格局。比如旅游业,重庆洪崖洞、武隆喀斯特地貌与张家界天门山、凤凰古城的“串珠成链”,将催生跨省旅游新业态;再以制造业为例,重庆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与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可通过高铁实现“当日达”的供应链协同。

普惠民生福祉,票价机制创新彰显服务软实力。在硬件建设之外,渝厦高铁的运营服务同样值得称道。铁路部门实施的“灵活折扣、差异化”市场化票价机制,既保障了高峰时段的运力供给,又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淡季客流。例如,重庆东至黔江段每日最高开行54列动车组,但票价可根据市场供需动态调整,“弹性定价”模式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兼顾了民生需求。高铁开通,直接惠及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等地的群众,将首次享受“家门口的高铁”……诸如此类,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缩小城乡差距具有深远意义,也正是高铁建设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型的体现。

激活发展动能,高铁通道赋能区域协同新未来。渝厦高铁的贯通,让交通网络持续延伸,更成为了国家战略的落地。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线路将重庆、张家界、长沙、赣州、厦门等城市串联成线,形成了一条贯通西南、中南、东南的“黄金走廊”。比如重庆为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可通过渝厦高铁直达东南沿海港口,实现“陆海内外联动”;再如长沙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可通过高铁网络辐射成渝、粤港澳大湾区。“多向辐射”新格局,将推动区域协同从“点轴发展”向“网络化发展”升级,而高铁的开通更将加速人才、技术、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路通,路路通。从攻克地质难题的硬实力,到创新票价机制的软服务;从压缩时空距离的“物理联通”,到激活要素流动的“化学融合”,随着渝厦高铁全线贯通,一条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将加速形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网 作者:苗瑞祥)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