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厦高铁:天堑变通途,区域发展“启”新篇
近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长沙段全线贯通。自此,重庆与长沙间的最快列车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53分钟,进一步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对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带动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曾几何时,同饮一江碧水的湘渝两地,地理上的直线距离不过900公里,相见之路却分外“漫长”。普速时代,绕行荆楚大地,十余个小时的奔波劳顿,望尽铁轨蜿蜒;步入高铁时代,仍需南下借道黔中贵阳,将近六小时的旅程,通联依旧不畅。一弯一绕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更成为了两地人民便捷交流、深化合作的现实障碍。此外,行程的延长意味着票价的上升,多付钱在铁轨上绕圈圈,这样的“尴尬”局面一直困扰着两地人民。
如今,蓝图化为通途,天堑变成通衢。渝厦高铁黔江段的运行,彻底击穿了横亘已久的山水壁垒。曾经的“绕行”的线路被拉直,将最宝贵的“时间资源”,从冗长的等待与蜿蜒曲折的铁轨中解放出来,让沿线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舌尖尚存余味,脚步已抵星城。3小时53分钟的背后,还给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双城体验”。中午在重庆烟火气中品尝滚烫的麻辣火锅,下午便可在风驰电掣的高铁上,透过明亮车窗,感受武陵奇秀,暮色未深,脚步已然踏上了长沙坡子街的石板路,吃一碗外焦里嫩的臭豆腐。当时空枷锁被摘下,沿线群众的出行需求便会进一步释放,进而为旅游、食宿等一系列产业注入新活力。
铁龙飞舞西东,联结的不只是站与站,更是无限未来与可能。渝厦高铁黔江段是贯通时空的黄金通道,更是激荡资源要素的澎湃动脉,在这条新动脉上,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流动。巴渝的雄厚工业、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与三湘四水的创新活力、深厚文化底蕴,相互连接、相互交融。渝东南、湘西等沿线地区曾因交通不便而发展受限,如今也借着东风、搭上快车,融入两大城市群中,迎来了发展加速度。这不仅是省域界限的物理贯通,更是以铁轨之“硬联通”,驱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合唱”,进而重塑跃升区域经济版图,促进长江中上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展望前程,车轮滚滚,永不停息。 那钢轨延伸的方向,是人民更红火的日子;那列车呼啸的旋律,是区域发展更澎湃的动能; 让我们乘此时代专列,在神州奔腾的画卷里, 共同擘画更新、更美、更富强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席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