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房里的“神秘人”
在川流不息的天府机场高铁站背后,有这样一群“神秘人”,他们用脚步丈量候车大厅的每一寸空间,用双手托举万千旅客的平安归途。
6月23日,天府工区职工正在进行水管、消防水管等设施设备检查。杨莹 摄
天府机场站,规模宏大、构造复杂,总建筑面积达11.15万平方米,是全国首个下穿机场和地铁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车站。站房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候车大厅与成都地铁18号线的天府机场T1/T2航站楼站出站层相连。成都房建公寓段天府工区职工就是负责该车站候车大厅、站房屋面、站台、站房夹层站房设备设施质量检修工作。
每年汛期,对房建单位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天府机场站结构复杂,更是为天府工区职工增加了难度。为确保汛期站房设备施设备状态良好,梁宇辰他们每天要对天府机场站内部各类管道管网、夹层隔间,设备风机房,大型泄水通道等地方进行细致的巡检和全面巡查。“虽然天府机场站不是很大,但站内结构复杂、管网繁多、仅生产设备房屋就有300余间,因为天府机场站的管网全是隐蔽工程,他们隐藏在装饰扣板内或藏在回填土中,巡检难度较大。”梁宇辰介绍到。
6月23日,天府工区职工正在进行水管、消防水管等设施设备检查。杨莹 摄
8点45分,打开设备通道门,梁宇辰和他的工友钻进位于候车大厅和屋顶间的夹层开始对夹层内的管道进行检查。“夹层通道非常逼仄,四周都是大功率设备主机、排气管等,很多地方都只能容一人通行,因为大功率电器散发的热气,使夹层空气非常潮湿闷热”,梁宇辰一边介绍一边往夹层钻。“每次一进入夹层,就感觉空气仿佛有了重量,胸腔开始变的闷闷的。”工区职工陈开波说道。在逼仄夹层中,他们需要贴着设备时而钻、时而跨、时而爬,低头、弯腰甚至趴到湿热的排气管上查看。“这些排气管上面都是用玻璃棉包裹,玻璃棉材料对皮肤有些刺激作用,皮肤一不小心接触上了,要痒好几天。”梁宇辰和工友们凭借对车站复杂构造的熟悉,在纵横交错的夹层空间来回穿梭,一处一处检查,11时40分,经过3个小时的忙碌,夹层管道终于检查完,此时他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黏在了身上。
每天,天府机场站有序迎接着八方旅客。在这背后,有一群默默坚守岗位的铁路职工,他们在车站看不见的夹层中辛勤探索,以勤检细修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莹 梁辰宇 程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