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突破11万列!中欧班列跑出开放新速度
2025年6月10日,山东青岛胶州站。中欧班列75052次鸣笛启程,满载液晶显示器、电冰箱等货物驶向欧洲腹地。这趟看似寻常的班列,承载着一个非凡的里程碑——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正式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过4500亿美元。两千年前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如今奔驰着一条“钢铁巨龙”,以现代物流的磅礴力量重塑着亚欧经贸版图。
中欧班列的成长轨迹令人惊叹。从2016年开行量仅1702列,到2024年跃升至1.9万列;实现累计开行1万列所需的时间,从最初的90个月缩短至如今的不到7个月。这支“钢铁驼队”不仅加速奔跑,更实现了网络的全面覆盖。它已从单一的运输线,编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物流巨网——中国境内128个城市开通班列,货物通达欧洲26国229座城市、亚洲11国超100座城市。从最初每月仅1-2列的试水运行,到如今每周12-15列的常态开行,中欧班列已不仅是物流通道的延伸,更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血脉。
面对亚欧大陆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贸易需求,中欧班列以持续的技术创新。时速120公里班列最大编组增至55辆、牵引质量达3000吨,单列运力实现倍增;95306数字口岸系统实现“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流转效率;每周17列全程时刻表班列,较普通班列时效提升30%以上,单柜货值增加41%,为客户提供更精准可靠的服务。效率跃升的背后,是14个国内集结中心构建的“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高效体系,以及依托哈萨克斯坦、德国等地设立的境外子公司开发的双向稳定货源。如今,班列去回程均衡开行,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彻底告别了“空箱返程”的时代困局。
中欧班列的轨道延伸之处,即是区域经济勃兴之地。货物品类从最初的几十种拓展至5万多种,汽车汽配、机械设备、电子电气占比超60%;“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在破解运输难题后,成为班列出口的新引擎;西班牙红酒、荷兰奶酪、泰国榴莲通过这条通道走进中国超市。中欧班列让内陆城市拥抱海洋,让曾经的“地缘边缘”变身为充满活力的“开放前沿”。
第11万列的鸣笛是合奏而非独奏,当“钢铁驼铃”的奔向远方,一曲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交响乐,正在亚欧大陆两端回响不息,奏响着新时代合作发展的最强音。
(来源:中国网 作者:董京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