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世界高铁大会共绘“全球脉动”(图)
七月的北京,将再次成为世界铁路的焦点。2025年7月8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将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启幕。这场由国际铁路联盟(UIC)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共同主办的全球盛会,以“高速铁路: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诚邀全球铁路领域的顶尖专家、政府官员与企业领袖齐聚一堂,共绘高铁技术创新、运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
6月12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昌机务段动车司机接车。姚春华 摄
巨龙腾跃,路网纵横织锦绣。中国高铁以4.6万公里的运营里程,编织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其长度不仅占据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更如一张跃动的国脉,覆盖全国96% 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已建成80%,京沪高铁每日超百对列车风驰电掣,最短4分钟的发车间隔,正悄然重构“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时空版图。技术突破同样璀璨夺目:复兴号动车组实现100%自主化,京张高铁在全球率先达成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而新一代CR450动车组以仿生学车头破风前行,永磁牵引效率提升3%,在时速400公里疾驰下能耗与上一代持平,树起世界高铁技术的新标杆。
钢铁动脉,激活经济新脉搏。 高铁不仅拉近了时空,更深刻重塑着经济地理的脉络。长三角依托高铁建成“1小时通勤圈”,产业与人才在轨道上自由奔涌;成渝中线高铁穿山越岭,将川渝与京津冀的距离压缩至6小时,为西部发展注入强劲加速度。在民生维度,单日开行超1万列的动车组,较2012年激增4.3倍。移动支付、静音车厢、适老化服务等创新举措,让冰冷的钢铁轨道浸润着温暖的人文关怀。一列列银色长龙,承载的不仅是南来北往的旅客,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蓬勃希望。
长虹贯海,中国标准连五洲。 从东南亚的葱郁雨林到欧洲的广袤平原,中国高铁技术正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世界语言”。印尼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高铁出海“第一单”,已累计运送旅客近579万人次,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闪亮名片;匈塞铁路贝诺段两年间服务旅客超820万人次;中老铁路化身“黄金通道”,货物运输时间较海运缩短20天,累计运量突破5000万吨。这些项目以中国标准为基石,针对高温高湿、长大坡道等复杂环境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如雅万高铁历经2000小时盐雾测试的防腐技术,正是中国制造卓越适应性与可靠性的生动注脚。
盛会启幕,共绘未来新轨迹。 此次大会不仅是展示中国高铁辉煌成就的窗口,更是凝聚全球智慧的协作枢纽。来自各国的精英代表将齐聚一堂,通过全体会议、圆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创新等六大主题,共同探索高铁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同期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将在4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汇聚近500家全球顶尖企业,让前沿技术成果在此碰撞交融。这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将有力推动中国从高铁领域的“参与者”向“创造者”与“引领者”迈进,为人类出行方式的进化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
二十年前,中国高铁在蓝图之上描绘梦想;二十年后,中国标准已在四大洲的轨道上飞驰奔腾。当全球铁路精英今夏汇聚北京,这场盛会必将以创新为笔、合作为墨,在人类交通史上挥毫书写“速度改变生活”的崭新篇章。飞驰的列车不仅穿梭于山川城市之间,更驶向一个更高效、更联通、更可持续的未来——那里,地理的藩篱将被打破,共享的繁荣将成为现实。
(来源:中国网 作者:罗磊 赵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