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西部陆海“新”通道织就开放“新”篇
笛声长鸣,班列飞驰。近年来,新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西通道,已与2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
袁成奇 摄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往更高水平、更大开放力度发展的重要落子,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它不仅重塑了西部内陆的区位价值,更成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
以通道破局,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版图。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受制于“不沿边、不靠海”的区位瓶颈,物流成本高企、产业集聚受限。西部陆海新通道整合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构建起高效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截至2025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已联通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63个港口,大幅缩短了西部地区与沿海、沿边口岸的时空距离,物流成本显著降低,西部特色产品“借船出海”,昔日的“末梢”一跃成为开放“前沿”。
以产业为链,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产业升级的“黄金走廊”。重庆牵头绘制新通道全线优势产业链图谱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陕西安康依托无水港实现毛绒玩具出口倍增,“通道+产业”的融合效应日益凸显。随着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资源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物流带经贸、经贸促产业”的良性循环,为西部地区培育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以创新为擎,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生态。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是制度创新的“软衔接”。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数字陆海新通道系统已实现“13+2”省区市全覆盖,形成“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的共建格局,极大地推动了通关便利化和物流降本增效,让泰国榴莲72小时抵渝、老挝啤酒10天入川成为现实。打破行政壁垒、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更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让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大漠驼铃渐远,钢铁动脉正兴。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班列横贯亚欧,西部陆海新通道正续写着新时代的丝路传奇。它不仅是地理通道,更是开放之桥、发展之翼。随着这条“钢铁驼队”的蹄疾步稳,沿线地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辉煌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来源:中国网 作者:简艳 程皓舰)